□本报记者 张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夏季低血糖发生率较其他季节高15%~20%。据宁德市闽东医院不完全统计,该院夏季低血糖急诊量比冬季增加约30%,其中超过60%的病例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使用不当有关。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宁德市闽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蔡奕琪提醒,夏季低血糖高发的背后原因主要有:
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糖原分解加速,若未及时补充能量,易引发低血糖。
饮食不规律:夏季食欲下降,漏餐或主食摄入不足(如减肥人群)。冷饮(如含糖饮料)可能短期升高血糖,但随后引发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药物调整不及时:糖尿病患者夏季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提高,若未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易引发药物性低血糖。
高温与脱水:脱水可能导致血液浓缩,血糖暂时性升高,误导患者追加降糖药,最终诱发低血糖。
蔡奕琪表示,糖尿病患者、减肥人群、饮食不规律者及高强度劳动者均为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夏季定期监测血糖,尤其运动前后;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如胰岛素可减少10%~20%); 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
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者等高危人群,要避免过度节食,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细胞瘤患者则需积极进行内分泌专科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当出现轻度低血糖(心慌、出汗),可立即进食15g快糖(如4片葡萄糖片、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出现严重低血糖(意识模糊),家属或旁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侧卧防止窒息,切勿强行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