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8月1日上午8时,南平市顺昌县总医院指定的脑健康筛查区域内,已经陆续有老人排队等待。
60岁的王大爷正在等待抽血,边上房间里他的老伴正戴着耳机,在工作人员的专业引导下,专注地看着电脑里的题,默默算着100-7等于多少,回忆着刚看到的卡片分别是什么。
“最近感觉记忆力下降了很多,怕‘傻’了,正好我们的健康网格员说这边有免费筛查,就过来测测看。他们考了我计算、记忆力、日期,还好都能答得上来。”王大爷做完检查后笑着说。
自7月7日顺昌县总医院启动脑健康免费筛查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短短十几天,已有800余位居民完成筛查。这场公益行动,既是顺昌县“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的缩影,更成了守护群众脑健康的“前哨站”。
提前筛查年龄至55岁
筑牢认知障碍早期防线
这次筛查专门面向55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记忆减退的潜在风险者,开放了1000个免费名额。
负责开展此次顺昌项目的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老师解释:“把筛查年龄提前到55岁,是为了抓住认知障碍的‘黄金干预期’。”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3877万,中重度痴呆患者约1507万。更值得警惕的是,多数认知障碍疾病有十几年潜伏期——早期仅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轻微下降,不影响日常生活,却常被当作“老了正常”而忽视。等到发展成痴呆,往往不可逆,患者会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如果能早期发现轻度认知障碍,通过控制慢病、规律锻炼、认知训练等干预,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帮助患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科学研究院的老师说。
多方协同织密筛查网络
为老龄健康护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健康筛查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应对老年期痴呆行动计划(2024—2030年)》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老年期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春教授,早在5年前便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脑健康筛查工作。
截至目前,团队已在厦门市海沧区、思明区,福州市安泰、华大社区,晋江市,深圳等地开展筛查,惠及万余人,总结了宝贵的防治经验。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扩大筛查覆盖面,让更多老年群体从中受益,切实守护广大老年人的脑健康。
每一次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多方协同共进。作为此次顺昌县脑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支撑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联合健康学院、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在技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保障。
据悉,此次福建医科大学先后派出40余名师生、工程师等参与志愿服务。
顺昌县总医院院长邱萍表示:“这次脑健康筛查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的有力支撑。作为南平首家试点单位,我们正推动服务从‘被动就医’向‘主动预防’转型,深度融入‘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医院组建了专业的脑健康筛查与管理团队,以‘防筛治管’一体化模式,精准响应群众脑健康需求,切实筑牢基层健康防护网。”
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魏玲院长表示:“对于这次接受筛查的老年群体,我们后续也会持续追踪。学院将与神经科学研究院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学院心理、社工、康复等专业的优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系统性、全方位地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
陈晓春教授希望,未来在各方努力下,能常态化开展筛查工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让更多人受益于早期筛查和干预。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人才发展平台,为基层培养一批脑健康服务骨干,为医务人员提供脑健康科研方向并反哺临床,真正落实国家脑健康战略的基层实践,为老龄健康图景添上温暖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