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是一位有着12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去年冬天,右足底被钉子刺伤,没有在意未及时处理。3天后右足红肿并散发异味,老张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前往当地医院治疗,医生建议手术截肢。
什么是糖尿病足
简单来说,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足部并发症。由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了足部的神经和血管,足的感觉就变差了,血液供应也少了。本来几天就能好的小伤口,却迟迟不愈合,甚至可能感染、溃烂、坏死,最终可能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有哪些早期信号
感觉异常:可能觉得足部麻木、刺痛或疼痛感减弱,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了神经,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变化:足部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皮、颜色改变或温度降低,胫前皮肤色素沉着。
足部形态改变:可能会出现足部畸形,如锤状趾、扁平足等。
感染迹象:足部出现红肿、发热、脓液或恶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血液循环不良:足部皮肤苍白或紫绀,脚指甲生长缓慢、分层变厚,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史大于10年以上;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长期吸烟的糖友;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独居的老年糖友。冬天用暖宝宝等取暖设备的糖友;夏天喜欢光足或穿凉鞋的糖友;合并有胼胝、嵌甲、足癣等疾病的糖友;合并拇外翻、足部畸形等情况的糖友;长期负重、足部过度挤压摩擦、穿鞋过紧的糖友;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有血管病变的糖友。
如何防患糖尿病足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和药物治疗。
定期清洁足部,坚持每天洗脚。水温控制在38℃左右,可以用水温计或手肘测量水温,浸泡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然后使用柔软的浅色毛巾擦干,保持清洁干爽,特别是趾缝间。可涂抹润肤膏,避免足部皲裂。
选择合适的鞋子与袜子,避免赤脚走路或穿露脚的鞋子。鞋子要选宽大、透气性好的平跟鞋,最好在下午或晚上试穿。袜子要选松紧适中,以羊毛或纯棉为主。
定时修剪趾甲,以水平方向修剪趾甲,避免损伤皮肤。趾甲过长会导致细菌在趾甲缝中累积,增加感染等发生风险。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可选择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同时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盐、高油的食物。
规律且强度适宜的运动可以辅助血糖控制,减轻体重,改善血液循环。日常生活中应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包括太极、游泳、骑车等。此外,应注意戒烟,减少被动吸烟,保持良好作息。
糖友应每日检查足部,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包括细小伤口、水肿、触摸感觉减弱等情况。特别需要注意那些不容易看到的部位,如脚趾间和足底。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糖友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如肌电图、下肢血管彩超等全面评估足部,及时了解自己足部的健康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糖友需要加倍呵护和照顾双足,做到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呵护我们的双足,走好脚下每一步。
(作者:谢良孝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内分泌代谢一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