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常见的足部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足底筋膜炎,它的主要表现是:早晨起床足部着地时,足后跟疼痛明显,疼痛以刺痛感为多见,疼痛区主要在足跟内侧,行走几分钟后疼痛逐渐缓解;或者久坐后站起行走,前几分钟足跟部疼痛,越走疼痛会越减轻,如果去医院拍片,一部分人会发现足跟下方有长骨刺。足底筋膜炎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见,主要以快递员、厨师、长期穿高跟鞋或鞋底过薄/过硬鞋子的人群以及过于肥胖的女性为常见,部分有跑步习惯的人,还有扁平足或高弓足患者也易出现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脚底的筋膜,对维持足弓的形态有重要的帮助,它就像一根始终绷紧的橡皮筋,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如果这种负荷过高,最终会引发慢性炎症,而在适当的休息后,这种疼痛会缓解甚至消失。有人认为足跟底的疼痛是因为长了骨刺,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足底的筋膜由于过分紧张,牵拉筋膜,筋膜附着点处的骨膜受到反复牵拉后,慢慢地就形成了骨质增生,如果骨质增生的形态如同鸟嘴样,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骨刺,也就是说骨刺在未生长之前疼痛的病因就产生了,而不是骨刺造成的足跟部的疼痛及足底筋膜炎,所以“吃药把骨刺消下去或者做手术把骨刺取掉就会好”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平底鞋、高跟鞋),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足底负荷),跑步爱好者需选择缓震跑鞋,避免突然增加跑量或在硬地跑,从而减少足底筋膜炎致病原因。
如果足跟底疼痛过于剧烈,我们可以就医,医生一般会给我们开一些口服的消炎止痛药物,或用一些行气活血的中药泡脚,或进行局部的理疗,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同时,如果进行一些自我康复锻炼,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进行足底筋膜炎的自我康复锻炼呢?
一、足踩小球:用疼痛足的足心,踩在一个小球或者擀面杖上,站立的时候把身体的重心移到踩小球的脚上,另一足轻轻点地维持平衡即可,可以坚持站立2~3分钟后休息。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足底有少许酸痛感是正常的。要注意两点:一是足踩小球时,小球的位置是踩在足掌中心的凹陷处,不是踩在足跟的疼痛部位,二可改用坐姿进行(如坐姿踩小球),降低摔倒风险。
二、拉伸脚掌:人端坐于床上,两下肢放在床面伸直,用两手握毛巾(或绳子)两端,毛巾绕过脚前掌,用手拉毛巾使足背伸(即勾脚尖,使脚背向上弯曲),保持30秒后,手放松休息10秒钟。如此反复做20次。
三、拉骨松筋:面墙而立,墙与自己的距离为自己的一上肢的长度,两上肢平伸手心扶墙,保持身体呈直线状态,两膝伸直有绷紧感,慢慢曲肘,使身体向前倾斜,直至面部靠近墙壁,此时能感觉到足底和小腿后部的组织受到了牵拉的紧张感,维持30秒钟后,两手推墙,使身体慢慢站直还原,休息10秒钟。反复重复这个动作5分钟。
四、踏砖踮脚:两足前掌站在两块砖上,两足跟着地,慢慢踮起脚尖,使脚跟离开地面,足前掌做踮脚的动作,踮脚达极限后,再慢慢放下足跟,连续做30个,让足底有牵拉感。同样可改用坐姿进行,以防摔倒。
温馨提示:急性疼痛期(如晨起落地即剧烈刺痛、行走困难时)应暂停锻炼,以休息为主,避免加重炎症;所有锻炼以“轻微酸胀感”为度,若出现疼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从临床来看,如果能每天坚持进行足底筋膜炎的自我康复锻炼,疗效会明显提高,也能显著缩短治疗的疗程。
(作者:朱震宇 福建省晋江市中医院 骨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