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确诊糖尿病两年,除了偶尔口干,没觉不适。社区护士提醒她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她总摆手:“没事,好好的,吃药干吗?”王大爷也一样,觉得“没症状=没毛病”,药想起来才吃。
这或许是许多糖友曾有过的误区:没有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治疗?有这想法能理解,但真相令人警醒:糖尿病,是位“沉默的健康杀手”!糖尿病初期或血糖轻度升高时,身体常无疼痛等强烈警报。但这绝不代表身体安然无恙!糖尿病,它如同“潜伏者”,悄无声息侵蚀着我们的身体。
“无声”破坏,后果严重!高血糖如“温水煮青蛙”:血糖持续超标,像把血管、神经、器官长期泡在“糖水”中,像腌肉一样,糖把血管壁细胞的水分吸出来,使血管变硬变脆;且高血糖加速脂肪分解致高血脂,血管以每年3%~4%的速度阻塞。主要危害: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糖使得血管变硬变窄,增加心梗、脑中风风险——可能毫无预兆突发。
2.糖尿病肾病:肾脏在高糖环境下超负荷工作,逐渐硬化衰竭。早期无感,一旦出现浮肿、乏力、泡沫尿时,肾功能可能已严重受损,甚至走向尿毒症需透析(洗肾)。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害眼睛视网膜上的微小血管。早期视力无影响,等视物模糊、黑影出现时,损伤或难以挽回,可致失明。
4.糖尿病神经病变:手脚麻木、刺痛、感觉迟钝(如戴手套穿袜),心悸、乏力、出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这是神经被高血糖损伤了,更危险的是:小伤口因感觉迟钝被忽略,加上循环差,易感染溃烂难以愈合。
5.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致足血管、神经病变,足部皮温降低、麻木、刺痛、感觉减退或消失,对冷热疼痛不敏感,小外伤即可引发感染溃烂,严重者需截肢。
这些严重后果,常常在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感觉”!等有感觉(看东西模糊了、手脚发麻感觉迟钝了、小便有泡沫了、伤口不愈合),伤害往往已造成一段时间,且部分不可逆。此时再治,犹如亡羊补牢。就像防火要在火苗小的时候扑灭,等火烧大了损失就大了。且治疗更痛苦,花费更大。
打破误区,主动出击,现在行动,就是最好治疗。
规律用药是基石:医生开的降糖药(或胰岛素)是帮助你对抗高血糖的重要武器。必须按时按量使用,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
生活方式是终身良医:
吃得聪明:遵循医生建议,控制总热量,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适量水果,限制高糖、高油、高盐食物。
动得勤快: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哪怕5%~10%)能显著改善血糖。
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酒精都会加速血管损害。
监测式导航仪: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这如同给你的健康装上“导航”,让你和医生清晰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是保障:遵医嘱定期复查,早期无症状的时候就全面评估糖尿病并发症,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足部检查、神经病变检查等)。早发现、早干预是阻止并发症的关键!
从此刻开始,别被“没症状”迷惑!今天你为控糖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未来避免心梗、中风、失明、肾衰、截肢等并发症筑起防线。你完全有机会拥有和健康人一样长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丽芳 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体检老年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