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吞咽困难别忽视 警惕贲门失弛缓症

许雪峰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吃饭本是享受时刻,可75岁的李大爷却被折磨了整整10年。他间断出现吞咽困难,吃个馒头、米饭都得就着汤水往下送。起初因害怕去医院,一直拖着没就诊,谁料症状越来越严重。2个月前,吃饭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战斗”,食物堵在胸口下不去,只能喝点稀粥、汤羹,还常伴有呕吐、胸痛,体重骤降15公斤。李大爷一度以为自己得了绝症,直到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罪魁祸首”不是肿瘤,而是贲门失弛缓症。

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良性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体部的肌肉收缩变得无效、紊乱,就像“罢工的传输带”,而贲门这个“阀门”也无法正常松弛打开,恰似“拧不开的瓶盖”。这样一来,食物就只能堆积在食管里,时间一长,食管腔被撑得越来越大,患者可出现胸痛、呕吐、反流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因反流引发咽炎、鼻炎、龋齿、哮喘、吸入性肺炎等。目前医学界还没完全搞清楚它的病因,推测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如何辨别贲门失弛缓症

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询问进食困难的具体表现,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贲门失弛缓症,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

完善相关检查

1)食管钡剂造影:典型表现为贲门狭窄的部位呈现“鸟嘴样”狭窄,食管扩张呈“S”形,这是诊断的首选方法。

2)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贲门的情况,看看有没有食管或贲门肿瘤、炎症等结构性病变。典型表现包括食管扩张、食物潴留、贲门紧闭等。

3)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金标准”。根据测压结果,可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种类型:Ⅰ型(经典型)、Ⅱ型(食管紧缩型)、Ⅲ型(痉挛型)。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策略

治疗原则:目前还没有根治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段,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是为了让贲门“打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分型,以及当地医院的技术条件等,进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方案。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比如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可以暂时让贲门的平滑肌松弛下来。见效快但疗效短暂,长期效果有限,适合高龄体弱或暂时不能接受其他治疗者。

内镜下肉毒素注射:肉毒毒素会阻断神经信号,让肌肉暂时麻痹、松弛。操作相对简单,但它的疗效不太持久,之后可能需要再次注射。

球囊扩张术:利用扩张的球囊使贲门括约肌的部分肌纤维撕裂,降低贲门的张力。但它有食管穿孔的风险,而且可能需要多次扩张。

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胃底折叠术:外科经典术式,联合胃底折叠术可减少反流,尤其适合Ⅰ、Ⅱ型患者。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期较长。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为一线治疗方案,尤其是对Ⅲ型患者。创伤小且疗效持久,患者恢复得也快。不过,它可能会出现食管穿孔、纵隔感染、出血、术后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情绪管理:焦虑抑郁可诱发或加重贲门失弛缓症,需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贲门失弛缓症不是绝症,若有吞咽困难应尽早就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肯定会有更优化、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病友能早日摆脱“难以下咽”的困扰,重新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作者:许雪峰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基金(项目编号:2023Y9296和2023Y9327)]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