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肠气 要治疗吗

黄拔炎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甲状腺(疝)外科 主治医师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俗称“疝气”或“小肠气”。它主要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表现为局部出现可复性的肿块,有时会坠入阴囊,导致坠胀不适,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15∶1。虽然大多数疝气起初症状轻微,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嵌顿、肠绞窄、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如肠管)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或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临床最常见的三种类型:1.腹股沟斜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相对容易嵌顿。2.腹股沟直疝:老年男性常见,不容易嵌顿。3.股疝:女性多见,最容易嵌顿。

腹股沟疝的发生因素很多,概括有两个方面: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强度降低:有些人出生时腹股沟区组织发育不良,导致局部腹壁存在潜在缺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腹壁肌肉逐渐萎缩、胶原代谢退化,也会导致腹壁强度下降。腹内压力增高:长期的腹腔内压力升高会促使腹腔内脏器从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疝,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腹压反复或持续升高,增加疝发生的风险。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腹股沟疝的典型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了肿块,部分可坠入阴囊,还可伴局部坠胀感。当患者平卧休息或用手轻推时,肿块可回纳入腹腔,包块消失。如果疝内容物无法回纳或消失,则形成嵌顿性疝,此时疼痛加剧,并出现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嵌顿若不及时解除,肠管血运受阻,进而发展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是外科急症,如不紧急手术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肿块出现的诱因、时间、能否回纳以及症状等情况。体格检查时,让患者站立或用力咳嗽,可在腹股沟区看到或触及肿块隆起;患者平卧后,肿块常可缩小或消失。超声检查是首选的辅助手段,准确性高且无辐射。CT检查对隐匿性疝、复发性疝等有帮助。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手术是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有效方法。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疝气带(疝托)加压以阻止疝块突出,中医中药等方法也常被提及,但这些方法无法根治(2岁以下的部分婴儿疝有自愈可能)。手术治疗:目前最主流的手术方式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儿童疝除外):通过在疝缺损处放置人工合成补片来加强腹壁,补片就像“补丁”一样覆盖缺损,使疝内容物不再突出,且无需强力缝合组织。此术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1.开放手术:在腹股沟区作一长约4~6厘米的切口,费用较低,对于巨大疝或多次复发疝处理更灵活。缺点是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较长。2.腹腔镜手术:微创外科技术,在腹壁打1~3个小孔,通过手术器械来完成疝修补。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其缺点在于手术费用较高,对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气腹的患者不适用。

腹股沟疝的康复与预防

术后康复:短期内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必要时可使用疝气带,3个月内避免干重体力活动。预防措施:戒烟以减少慢性咳嗽的发生;排尿困难及习惯性便秘者应及时就医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提举或搬运重物;此外,需要规律适度锻炼,加强肌肉力量。

希望读者更好地认识腹股沟疝,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黄拔炎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内分泌与代谢病医学中心甲状腺(疝)外科 主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