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遗传病碰上无精症 “三代试管婴儿”解难题

黄志清 医学博士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 主管技师

杨女士自出生后全身多处皮肤呈片状咖啡斑,手臂、额头见多个突出皮肤脂肪瘤,而家族成员并未有类似病症,这给杨女士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成为她成长过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幸还在继续,杨女士婚后与丈夫积极备孕5年,却一直未能怀孕。在当地医生推荐下,夫妻找到生殖遗传团队咨询试管婴儿助孕和优生优育。医生建议女方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

结果显示,杨女士携带NF1基因致病突变,与神经纤维瘤表型相符,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进一步检测女方父母血样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表明杨女士的基因突变属于新发突变。与此同时,男方精液中未查出精子,原因在于其染色体核型为异常的47,XXY(即克氏综合征)。

杨女士夫妻不孕的原因以及神经纤维瘤的致病基因都得到明确。显性遗传病碰上无精子症,这令夫妻俩深陷绝望。

面对难题,生殖医学中心组织了生殖遗传团队、男科以及精子库医生进行会诊。综合讨论后给出治疗方案:

(1)女方携带NF1基因新发突变致神经纤维瘤,无法直接通过家系连锁构建致病单体型,且子代有50%的可能患病,建议应用三代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即“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来筛选不携带突变的胚胎。

(2)男方无精子且其自身不具备显微取精的条件,建议选择供精。

(3)对于女方新检出的MYO15A(致常染色体隐性耳聋)等4种致病性基因突变,建议精源需进行过相应的基因检测。

杨女士夫妇最终选择供精三代试管助孕治疗。在该方案通过特殊病例的伦理审查后,夫妻俩如愿从省人类精子库比对得到已筛查不含致病基因突变的低遗传致病风险的精子,经过一次促排卵、取卵、供精授精、胚胎培养、胚胎活检及遗传检测之后,获得了2枚不携带母源NF1致病基因突变且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的胚胎。按诊疗规范,每次只能移植1枚经PGT筛选的正常胚胎,并且在妊娠后需进行产前诊断来确保胎儿未携带所筛选的染色体或基因异常。

现代基因检测和辅助生殖技术,给像杨女士夫妻这类复杂生育障碍患者带来了优生的曙光。

目前已知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有7000多种,每个正常人平均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变异有2.8个。据估测,有2%~4%的育龄夫妻属于生育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高风险夫妇。因此如果在备孕期或孕早期对夫妻双方进行基因携带者筛查,就可以对阳性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从而大大降低生育遗传病缺陷儿的风险。

像杨女士这样既携带有明确的显性致病基因突变又携带有多种隐性致病基因突变的患者,则更应该对精源进行基因排查。

此外,克氏综合征是男性不育中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染色体核型是47,XXY。该病在活产男婴中的发病率为1/660,占无精子症患者的11%以及男性不育患者的4%。大多数患者具有睾丸发育不良等病症,无法正常生产精子常导致无精子症。部分患者睾丸残存少量精子,可以通过睾丸显微取精并借助试管婴儿技术拥有自己的生物学后代。如果显微取精无法获取到精子或不符合显微取精条件,则可以选择供精助孕治疗。精子库是唯一合法的供精来源,目前部分精子库已经开始提供有基因筛查结果的精源,可以助力供精优生。

(作者:黄志清 医学博士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 主管技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