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红心匠心照亮归途

厦门市仙岳医院党建品牌助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

廖小勇 陈达捷

患者正在通过专业系统治疗和职业康复

精神科七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郑一雄检查患者恢复情况

“红心是信仰,匠心是本领——精神康复的终点,是让生命重新扎根于生活。”

近年来,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区所在党支部以“红心引领匠心,照亮归家之路”的党建品牌实践,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铺就了一条回归家庭与社会的希望之路。这一品牌凝聚了多部门党员的专业力量,通过代币激励、职业康复、团体治疗等创新服务,让“无法回归”的困境迎来转机。

品牌创新:开展“三维攻坚”

在职业康复区,党员护士长正指导患者制作手工。“曾有位抑郁症患者在这里重获生活信心,如今已成功就业。”他展示着患者制作的精美工艺品,清晰标注着诸多回归社会患者的职业轨迹。

“我们以红心诠释医者仁心,以匠心锻造治疗康复技术。”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七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郑一雄介绍,党建品牌立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三维攻坚”:结合党员的专业特长,通过开设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项特色服务,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实现专业赋能;同时建立艺术治疗工坊、模拟职业场景训练区,显著提升社会功能康复率,体现康复创新;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线上宣传等形式,有效破除精神疾病认知误区,推进全民科普。

“代币制度”:小积分激活社会功能

在仙岳医院精神科七区,一套特殊的“社会功能训练代币制度”正在运行。患者通过整理床铺、协助他人、按时主动配合服药等行为获得积分,凭积分兑换心仪零食、视频通话甚至职业康复训练的机会。“这模拟了社会‘劳动换取报酬’的规则。”郑一雄解释。令人动容的是,奖励物资所需的经费多来自支部党员自愿捐出,持续为患者治疗康复注入改变的动力。

525活动:9年坚持见证重生

七区举办的“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活动已坚持九年。今年一位化名“小魏”的患者担任主持人,流畅的台风让家属落泪。他曾因病情失业,经病区系统专业治疗配合职业康复训练后展现出沟通天赋。“看到他们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就知道坚持值得。”郑一雄坦言。525活动成为患者展示舞蹈、诗朗诵、情景剧等技能的平台,更让到场参与的家属亲眼见证“精神疾病可康复”的希望。

多部门协同:党员先锋义务织就支持网

厦门市仙岳医院七病区所在党支部创建的“红心引领匠心,照亮归家之路”党建品牌整合了心理测评、职业康复等多部门资源。精神科医务团队通过团体心理治疗破除“重症患者无法沟通”的偏见,帮助患者接纳疾病、重建人际关系;职业康复团队则提供职场沟通培训,甚至为有工作基础的患者对接简单项目。这些服务几乎均为党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承担。“单靠一个科室难以为继,是支部品牌凝聚了跨部门合力。”郑一雄感慨。

回归率之变:从反复入院到走向社会

面对重性精神疾病近50%的高复发率,支部和科室将目标定为“功能康复”。已有患者通过专业系统治疗和职业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更有多名长期住院者成功回归家庭。一位老人曾含泪恳求:“别让我孩子转出这个病区!”——这里的温情已成为患者心中的“归家驿站”。

厦门市仙岳医院这支党员团队用匠心与红心证明:精神疾病的治疗终点不仅是症状消失,更是让每一个迷失的“他”找回社会坐标,让回家的路终被照亮。

(廖小勇 陈达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