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男性患者反复发热1年余,伴咽痛、口腔溃疡,体温最高39.5℃,就诊诊所输液1周可缓解,退热后咽痛和口腔溃疡都会缓解。每14~21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1周左右。起初认为是反复“感冒”,仅作常规处理。后因频繁发热就诊多家医院,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经各项检查排除感染和肿瘤,试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转诊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综合征(PFAPA综合征)”,予药物治疗后好转。本文将介绍这种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以周期性发热或持续性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炎症表现的罕见病。本病主要累及固有免疫系统,因基因突变导致炎症小体失控,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发热等全身症状。这组疾病很多是近十几年才发现的,在医生群体中的知晓率也非常低。
自身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和未分化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中,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家族性地中海热(FM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综合征(TRAPS)、高免疫球蛋白D综合征(HIDS)、cryopyrin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CAPS)及化脓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PAPA)综合征。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PFAPA综合征、贝赫切特病、斯蒂尔病、Schnitzler综合征、克罗恩病和痛风。未分化自身炎症性疾病是近年发现的疾病,包括:儿童未分化复发性发热综合征(SURF)及尚未命名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PFAPA综合征最早由Marshall等人在1987年首次报道,是儿童最常见的周期性发热疾病。多数PFAPA患儿在5岁前发病,大部分病例在青春期前症状自然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本病表现为周期性发热(39℃~40℃),持续3~7天,每2~8周发作一次,伴阿弗他口炎、咽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发作间期患者完全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本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有差异,男孩略多于女孩,挪威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3/10000。
PFAPA综合征的诊断还没有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规律的周期性发热,通常在婴幼儿期开始;发热发作至少伴有咽炎、颈部淋巴结炎或口腔溃疡中的一种症状;发作间期完全无症状;生长发育正常。目前还没有特征性的实验室检查可确诊PFAPA,诊断主要通过排除其他疾病。当患者出现典型的周期性发热表现,合并上述特征性症状,排除反复发作的感染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后可确诊。
发热期间,患者应保持充分水分摄入。家长或患者本人应观察并记录发热模式、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对于口腔溃疡,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性、酸性或辛辣食物,可使用生理盐水等含漱液减轻不适。
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患者及家长可根据发热周期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学校老师应了解患者情况,在发作期给予适当照顾。患者应维持正常社交活动,避免因疾病导致社交隔离。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家长应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良性预后。
虽然目前无特定预防PFAPA发作的方法,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能减轻症状。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对维持免疫功能至关重要。通过全面的居家照护和生活管理,PFAPA患者及其家庭可以更好地应对周期性症状,减轻生活影响,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俞建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