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银屑病会损害关节吗

陈雱 宁德市闽东医院 副主任医师

诊室里,62岁的老陈揉着红肿的手指和脚踝对风湿科医生说:“医生,这几个月关节又肿又痛,早上僵硬得厉害。”医生检查时注意到他肘部和腰背部明显的银屑病皮损。

“您这银屑病多少年了?”医生问。

“二十多年了,反反复复。您别管它,就给我治关节痛。”老陈摆摆手。

医生耐心解释:“您的关节问题很可能和银屑病相关,这叫银屑病性关节炎(PsA)。”

“什么?”老陈瞪大眼睛,“银屑病不是皮肤病吗?它还会损害关节?”

老陈的惊讶,正是千万银屑病患者的认知盲区。银屑病绝非单纯的皮肤病,而是系统性免疫炎症疾病。异常的免疫反应不仅能攻击皮肤,更会悄然侵蚀关节、肌腱甚至脊柱。约30%的银屑病患者会发展为PsA,老陈这类“先皮肤后关节”的模式最为常见。

无声侵蚀:免疫系统为何攻击关节?

当免疫细胞(如T细胞)过度活化,释放大量炎症因子(TNF-α、IL-17、IL-23等),它们会错误攻击关节组织:滑膜首当其冲:引发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骨质遭蚕食:破骨细胞侵蚀关节边缘,X光可见“虫蚀样”破坏;肌腱韧带受累:导致“腊肠指/趾”、足跟痛(起止点炎)。

关节的求救信号:PsA的六大警示

1.关节肿痛晨僵:不对称影响手/足小关节或膝/踝等大关节,晨僵常超30分钟,活动后缓解;

2.“腊肠指/趾”:手指/脚趾弥漫红肿,极具特征性;

3.起止点炎:足跟、肘部等部位深层压痛;

4.中轴疼痛:夜间加重的腰背痛、臀部交替痛(提示脊柱受累);

5.指甲病变(关键!):80%以上PsA患者存在顶针样凹陷、甲剥离、甲下增厚;

6.症状不同步:约15%患者关节症状早于皮损出现。

忽视的惨痛代价

关节畸形:“望远镜手”(指骨短缩)、“笔帽征”(指骨溶解);功能丧失:抓握、行走困难,致残风险升高;全身伤害: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突破性治疗

生物制剂改写命运。传统药物常无法阻止关节破坏。生物制剂(如靶向TNF-α、IL-17、IL-23的药物)与小分子靶向药(如JAK抑制剂)带来革命性改变,有以下核心优势:

·精准狙击:

靶向阻断TNF-α、IL-17、IL-23、JAK等致病因子。

·三重保护:

1.快速缓解症状:显著减轻肿痛、晨僵;

2.阻断骨破坏(革命性突破!):有效延缓甚至阻止关节侵蚀(影像学证实);

3.高效清除皮损:实现PASI 90/100(皮损改善90%/100%完全清除)。

·长期缓解:

规范化治疗可使患者达到并维持疾病低活动度或临床缓解。

守护关节健康:早诊早治四步法

1.认知升级:所有银屑病患者需知晓PsA风险;

2.每月自检:关注关节痛/晨僵>30分钟、腊肠指、指甲异常;

3.及时就诊:可疑症状立即就医风湿科,需结合查体、血液检测(CRP/ESR)及影像学(X光/超声/MRI);

4.规范治疗:

o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减停;

o定期复诊评估,践行“达标治疗”(以临床缓解或最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

o配合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游泳/太极)、控体重、戒烟。

老陈的疑问,揭开了银屑病被忽视的关节威胁。PsA的骨侵蚀虽似无声,却非必然结局。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已筑起坚固防线,让长期高质量生活成为可能。银屑病患者务必打破“只看皮肤”的旧观念,关节异常早查风湿科。每一次规范治疗,都是对关节未来的关键守护——早行动一天,多一分避免残疾、自在生活的希望。

(作者:陈雱 宁德市闽东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