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冰箱被视为食物的“保险箱”,它能有效延缓食物的变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在这看似安全的低温环境中,却潜藏着一种危险的“杀手”——李斯特菌,它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什么是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学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它具有极强的耐寒性,能在4℃的冷藏环境中生长繁殖,甚至在-20℃冷冻条件下仍能存活一年,因此被称为“冰箱杀手”。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植物以及动物体内。它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品进入人体,如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家禽、海鲜,未经消毒的牛奶及奶制品,以及一些即食食品如熟食肉类、火腿、某些软质奶酪等。
什么情况下易感染李斯特菌
饮食习惯不良:食用未经彻底加热处理的食物,像是一些半生不熟的肉类、生鱼片等。此外,食用存放时间过长且未妥善保存的即食食品,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免疫力低下人群:孕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等)导致免疫力受损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李斯特菌。孕妇的感染风险比普通人群高数倍,而且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的母婴健康问题。
食用被污染的高风险食品:如前文所述,食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生食未彻底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等,都可能将李斯特菌带入人体。
感染李斯特菌后的症状
一般人群:健康成年人感染李斯特菌后,可能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少数人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较轻微,通常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多数患者能够自行康复。
易感人群:对于孕妇来说,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肌肉疼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随后细菌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发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感染等后果。
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可能会发展为侵袭性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出现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混乱、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预防李斯特菌感染的方法
饮食方面谨慎选择食品:尽量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有质量保障的乳制品。对于即食食品,应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并确保在食用前充分加热。正确处理食品:处理生食和熟食时,要使用不同的刀具、案板,避免交叉污染。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应彻底清洗干净,最好用流动清水冲洗。合理储存食品:将冰箱温度设置在4℃或以下,冷冻室温度设置在-18℃或以下,以抑制其生长繁殖。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最好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密封保存。剩余食物放入冰箱后应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生活习惯方面保持冰箱清洁: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洁和消毒,建议每隔一周左右使用温和的洗洁精和热水擦拭冰箱内部(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冰箱的角落、缝隙以及底部),然后用清水擦净并擦干。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食物前后、上厕所前后、处理垃圾后等,都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李斯特菌等病菌带入口中。
李斯特菌是一种不容小觑的病原体,它潜藏在我们日常忽视的一些细节中。了解它的特性、易感人群、感染症状以及预防方法,对于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就能有效防范它,让我们的饮食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作者:何雯娟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