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肺里长了“小疙瘩” 别慌

陈茵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 主管护师 陈小芳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 护师

肺结节指的是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被发现时会让人感到焦虑,临床研究表明,肺结节越小,恶性概率越低,重要的是怎么去干预管理,避免产生“肺结节综合征”。

饮食干预——吃对食物是第一步

从饮食上来说,应当吃一些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胡萝卜、番茄、深色浆果之类,这些食物可以减轻自由基给细胞带来的损害,缩减炎症水平,而且最好少吃动物脂肪,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之类的食物,能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调整免疫系统。

生活方式调整:运动有助于呼吸顺畅

肺结节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但生活方式改善可明显减缓其发展,甚至使结节稳定乃至消失,首推规律运动,每周至少五次中等强度运动,快走、太极、游泳等,可提升肺通气效率,增强心肺耐力,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研究显示,坚持运动者肺功能退化速度远低于久坐者,对已有肺结节者尤其重要。

戒烟限酒要严格遵守,香烟里的焦油以及致癌物质像苯并芘,它们直接作用于肺组织,是结节恶化的危险因素,即使被动吸烟也会刺激结节并促使其增大,喝太多酒同样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屏障,干扰肝脏代谢,进而影响肺部健康,而且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在雾霾、油烟、粉尘、甲醛等空气污染环境中停留太久,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或者佩戴防护口罩,厨房里油烟包含许多挥发性的有害气体,炒菜的时候最好打开抽油烟机,尽量别用爆炒这种高温烹饪方法,睡眠规律属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每天保证7到8小时高质量睡眠,给免疫系统恢复足够的时间。适当的运动,每天快步走半个小时,这样可以加强肺活量,改善循环系统,长时间保持这种习惯,肺结节就能稳定下来,甚至会带来整体健康的提高。

心理调节与定期随访——规律监测更安心

肺结节被发现的时候常常伴随着焦虑、担忧甚至恐惧,这样的情绪如果持续很久,反而会干扰身体自身的免疫和自我调整能力。有研究显示,人的情绪和免疫系统紧密相关,长久的焦虑或者抑郁会导致内分泌失衡,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身体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所以心理调节对肺结节患者而言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须的健康保障。

心理调节方面,日常的情绪管理、社交支持以及正念训练等方面都可以去尝试,与家人朋友保持交流,维持稳定的情绪而且可以试试冥想、深呼吸、瑜伽这些身心同步的训练,对改善焦虑状态也有帮助,如果情绪困扰很严重的话,也是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的。

心理稳定之后,定期随访成了科学管理肺结节的关键步骤,医生会依据个人危险因素,如结节的大小、形状、密度是否均一、生长速度等特性,来确定复查的时间间隔或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以至手术切除,一般情况下每3到6个月或者一年查一次,借助CT之类的影像手段做动态观测,就能看出结节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为下一步的干预或者救治给予根据。

肺结节不是绝症,但是也不能大意,我们要用饮食调理、生活改善、心理调节三位一体的方式,来降低它的恶化风险。与其惊慌失措,不如积极应对,从每天的一餐一动开始,重新掌握健康的话语权。

[作者1:陈茵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 主管护师

作者2:陈小芳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市医院 护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项目(编号:XB2024092)]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