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本是准妈妈们满心期待的美好时光,可偏偏有个叫“妊娠易栓症”的“小怪兽”总想来捣乱。别慌,这份科普带你轻松搞定它,让孕程一路“通畅”不堵心!
为什么孕期容易招惹“血栓”
怀孕后,妈妈的身体会开启“保护模式”,为了预防分娩时出血,血液就会变得比平时更“黏稠”,就像水流变慢的小河,更容易堆积“泥沙”(血栓)。加上子宫一天天变大,会悄悄压迫血管,让血液流动的“道路”变窄,这就给“血栓小怪兽”创造了可乘之机。此外,胎盘里充满了微小的血管,如果这里形成微血栓,就可能影响到给宝宝输送营养和氧气,与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谁是高风险人群 对号入座来筛查
1.有血栓家族史的妈妈:就像自带了“血栓小怪兽”的“邀请函”,风险比普通妈妈高。2.坎坷的孕产经历:有过多次不明原因的流产、胎停,或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胎、严重的胎儿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或胎盘早剥。3.超重或者肥胖的妈妈,身体的负担重,血管“压力大”,容易被“小怪兽”盯上。4.确诊的自身免疫病:如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防患于未然 孕期预防是关键
对于评估后风险较高的准妈妈,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核心武器就是——低分子肝素。
它安全吗?非常安全!它是一种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不会通过胎盘屏障,也就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孕期抗凝的“金牌选择”。
怎么用?就像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一样,每天只需要在肚皮(脂肪层)上注射一次即可。针头非常细小,疼痛感很轻,大多数妈妈都能很快适应。
要打多久?一般从孕早期或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前,产后还需要继续注射,根据不同病情决定注射时间长短。因为产后体内激素剧烈变化,身体恢复过程,反而是血栓最高发的阶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所有孕妇,包括低风险的妈妈,一些生活小细节也能有效预防:
“动”起来: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饭后散散步、孕期瑜伽、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即使坐着,也可以勾勾脚尖、转动脚踝。
“喝”足水:保证充足饮水,避免血液过于浓缩。
“穿”弹力袜: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准妈妈,咨询医生后穿戴医用梯度压力袜,能给腿部一个外在支撑,促进血液回流。
围产期的精细管理
临近预产期,如何安全地迎接宝宝到来,又兼顾妈妈的血栓风险,需要医生和妈妈共同努力。
1.计划分娩:医生通常会建议计划性分娩(如催产或择期剖宫产)。这就像一个精心安排的“作战计划”,可以精准控制停用肝素的时间。
2.默契配合:一般在计划分娩前24小时左右,医生会让您停止注射肝素,为分娩和麻醉留下安全的窗口期。如果突然自然临产,请立即停止注射并马上告知医生。
3.麻醉安全:使用肝素期间,进行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或腰麻(剖宫产常用)有极低概率发生椎管内血肿。因此,麻醉医生会严格核对您最后一次打针的时间,确保绝对安全。
4.产后无缝衔接:宝宝出生后,血栓风险并未解除。医生会根据情况在产后数小时到十几小时后,重启肝素抗凝治疗,并手把手教您如何过渡到口服药物(如华法林,哺乳期可用),无缝衔接,守护您安全度过产褥期。
妊娠期易栓症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只要孕妇重视预防,遵医嘱做好围产期管理,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守护自己与宝宝的健康,让孕程更安心。
(作者:江丽萍 诏安县梅岭镇卫生院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