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乳房里的小疙瘩 不要恐慌

王合兵 三明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临床统计显示,约80%的育龄女性一生中会出现乳腺结节,而其中超过95%是良性的。今天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大家科普一下乳腺结节的知识,希望大家能科学认识乳腺结节,远离恐慌!

乳腺结节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乳腺结节是乳房里的小疙瘩,可能像水泡(囊性结节),也可能像实心的小团块(实性结节)。它们多数是:

1.乳腺增生结节:激素波动引起的“小疙瘩”,经期前可能胀痛;

2.乳腺囊肿:充满液体的“小水囊”,触感柔软;

3.乳腺纤维腺瘤:光滑活动的“小硬球”,常见于年轻女性。

揪出乳腺结节的关键武器:影像检查

当摸到乳腺肿块或体检发现乳腺异常时,医生会借助三种“透视眼”:

1.乳腺超声检查:适合年轻女性和孕期,能分辨囊性/实性结节;

2.乳腺钼靶(乳腺X线)检查:对钙化灶敏感,是4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利器;

3.乳腺磁共振(MRI)检查:高清扫描复杂情况,常用于高危人群。

记住:单一乳腺检查可能有局限,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读懂报告单:BI-RADS分级——“你的风险导航仪”

当拿到乳腺体检报告后,最需要关注的是BI-RADS分级。这个像“风险等级表”的分级系统,帮你快速定位结节性质:


分级        恶性概率                处理方式

1-2类     ≈0%                         常规体检即可

3类         <2%                         6个月复查超声

4A类       2-10%                     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4B/C类  10-95%                    立即穿刺或手术

5类          >95%                      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6类          活检已证实恶性     需手术或化疗等规范治疗


即使分级到4类,也无需过度恐慌——90%的4A类结节仍是良性!关键在于明确诊断。体检发现乳腺结节后怎么办?——行动指南

建议首先要到正规医院乳腺专科,找专业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分级结果,给您专业的应对策略:

1.乳腺1-3类结节:定期复查(4~6个月)是关键!

2.乳腺4类及以上:病理检查是“金标准”,活检病理检查,一般2~3天即可明确良恶性。

3.特殊情况需手术:BI-RADS 3类结节>2cm、备孕前、或穿刺提示非典型增生时考虑可行手术切除。

希望大家能牢记两个认识误区:

1.所有乳腺结节都要切除!因为大多数良性结节可与身体和平共处;

2.结节越大越危险!临床有时会遇到乳腺结节5mm~6mm,但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状,结节活检病理是乳腺癌。

防“结”有道

当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与其焦虑,不如主动防护:

1.饮食:少吃富含雌激素食品,多吃西蓝花、海带(含抗癌物质吲哚-3-甲醇)。

2.内衣:建议选择无钢圈、透气材质,每天穿戴不超过10小时。

3.运动:每周运动3次,运动150分钟以上,运动降低体脂率,减少脂肪组织合成雌激素,从而避免乳腺被过量雌激素刺激。

4.自查:绝经前女性,建议每月经期结束后5~7天,沐浴时用指腹按“画圈法”触摸双乳。绝经后女性,选择每月固定时间。

5.筛查:20~39岁女性:每年1次超声;

40岁以上女性:乳腺超声+钼靶每1~2年1次;

乳腺癌高危人群(家族史/基因突变):加做乳腺MRI。

作为一名乳腺专科医师,给大家一些衷心提示:乳腺结节是女性身体的常见“小插曲”,它更像是一个需要定期观察的“健康提醒”,而非“定时炸弹”。早发现、准评估、科学应对,才是守护乳房健康的核心法则。下次当您体检遇到乳腺结节时,请记住:保持冷静,交给专业医生判断,您需要的不是恐惧,而是一份科学的随访和治疗计划。

(作者:王合兵 三明市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