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部分患儿可以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对于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而言,除了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调养进行感染的预防,改善患儿的体质,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在中医理论当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受凉、外感风邪、肺热、饮食不节等,与西医治疗方案以及预防疾病的思路不同,中医当中针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分析更为复杂,中医认为不仅需要从防寒保暖等角度进行预防,还需要从调理脾胃以及避免饮食不节等思路入手进行感染的预防。中医对感染的预防还讲究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等,可通过中药调理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常用方法包括补益肺脾、清热养阴、祛邪固表等。在预防方面,应结合不同患儿的辨证特点及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干预。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
1.肺脾气虚型
★分辨要点:
易感冒、乏力、食欲差、大便稀溏。这一类型的呼吸道感染多伴有消化系统的症状,食欲下降、大便溏泄等表现是脾虚的主要特点,部分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主要与长时间的消化不良相关,在预防方面主要以改善免疫力,积极调理脾肺气虚,在饮食上避免暴饮暴食以及各种肥甘厚味,避免挑食,均衡饮食,必要时可以通过用药来改善患儿的体质。
2.肺热阴虚型
★分辨要点:
反复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夜间盗汗。中医认为,咽痛、手足心热都是体内有热的表现,这一类型的呼吸道感染与受凉无关,主要与患儿体内的肺热相关,预防方面主要以滋阴清肺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进行辨证,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调理。
3.外感风寒未愈型
★分辨要点:
感冒迁延不愈、鼻塞流清涕、痰白稀。鼻流清涕以及痰多白稀是外感风寒的特征性表现,这一类型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外感风寒的病史,预防这一类型的呼吸道感染主要以注意保暖为主。
4.时邪犯肺型
★分辨要点:
此类感染具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常见于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医认为其属于“时行感冒”,以外感时邪为主要病机。防治应以祛邪解毒、固护肺卫为主,可结合推拿、艾灸等中医外治方法增强体质,并注意环境通风和个人防护。
中医特色调养与预防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扶助正气、调和营卫。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饮食调养:
注意膳食平衡、食饮有节,避免偏食及过量进食油腻甜食,以防脾胃受损。肺脾气虚者可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肺热阴虚者宜多食梨、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之品。
●起居防病:
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背部、腹部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中药调理:
可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选用扶正固表、健脾益气或清热滋阴的中药,如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等。小儿脏腑娇嫩,不宜滥用滋补或攻伐之药。
●外治保健:
可采用小儿推拿(如补脾经、揉肺俞等)、穴位贴敷、防感香囊等中医特色方法增强体质。
●锻炼身体: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肺脾功能,增强卫外抗邪能力。
通过系统的中医辨证与整体调护,可有效改善小儿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
(作者:郑丁权 大田县妇幼保健院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