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老人因“吸入性肺炎”入院。不少家属疑惑:难道老人吃饭呛咳就会引发肺炎?答案是肯定的。吸入性肺炎是食物、饮水、唾液甚至胃内容物吸入气管和肺部,所携带的细菌常常引发肺部感染,此类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发病率高,且病情重、恢复慢等特点。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
解答此问题要从人体防御机制说起。年轻人进食若呛到,气管触发剧烈咳嗽排出异物,避免其进入肺部。而老人常存在以下问题,使这一“保护屏障”常减弱乃至失效:
1.吞咽功能减退:随年龄增长,咽喉肌肉力量减弱、协调性下降,食物易误入气管。
2.咳嗽反射迟钝:反射敏感度降低、咳嗽力度不足,无法有效清除误吸的异物。
3.基础疾病干扰:脑卒中、帕金森、痴呆等病会损伤神经系统,导致吞咽障碍或咳嗽无力。
4.牙齿与营养问题:缺牙或假牙不适致咀嚼不充分,大块食物更易呛咳;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抵抗力。
5.卧床与反流风险:长期卧床者易胃食管反流,体位因素导致其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气道的风险增加,成为致病隐患。
因此,吸入性肺炎并非偶然发生,而是老人需高度警惕的健康威胁。
吸入性肺炎的危险信号
吸入性肺炎大多不是突发,是逐渐累积的结果。以下症状需格外留意:
①吃饭、喝水时频繁呛咳;②进食后声音嘶哑、含糊,出现“水泡音”;③反复出现低热、咳嗽,久治不愈;④夜间突然呼吸急促、痰多;⑤长期卧床老人出现精神差、食欲下降。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实则是吸入性肺炎的早期信号。若不重视,可致反复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老人如何科学预防吸入性肺炎
1.饮食管理
①食物软烂、细碎,避免干硬、易碎或易呛食物;②根据吞咽功能调整饮食质地:轻者可选半流质,重者需浓稠软食,避免过稀液体;③小口慢咽,切勿狼吞虎咽、边说边吃。
2.正确进食姿势
①进食时保持坐姿或半坐位,不要平躺进食;②卧床老人喂食时需将床头抬高30~45度;③餐后继续坐直或抬高床头30分钟以上。
3.口腔与呼吸道护理
①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刷牙或清洁假牙;②协助吞咽障碍的老人清理口腔和痰液;③若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拍背体疗促咳痰。
4.康复训练
①寻求康复科医师指导,进行“空吞咽”、舌头运动等吞咽练习;②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如吹气球、吹蜡烛、吹口哨等趣味活动。
5.关注高危人群
①有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痴呆等病史老人,要重点监测吞咽情况;②若出现频繁呛咳,应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6.科学用药
①切勿随意服用止咳药,避免抑制保护性咳嗽反射;②有胃食管反流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③抗生素应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家庭护理中的“细节守护”
①定时翻身:卧床老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分泌物在气道积聚;②补水充足:适量饮水可帮助稀释痰液,但需控制单次饮水量,避免呛咳;③密切观察:注意老人是否呼吸急促、喘憋或咳痰困难,及时就医;④心理支持:吞咽障碍老人易自卑恐惧,家属需耐心陪伴、鼓励,帮助其配合训练。
吸入性肺炎虽然常见,但可防可控。老人“吃饭呛咳”绝非小事,而是不容忽视的健康警报。提前干预、科学护理可大幅降低风险。
老人能吃得下、咽得稳、呼吸顺畅,就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守护他们的健康,从每一口饭、每一口水做起。
(作者:许碧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主管护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5年护理优势专科开放课题
项目编号:HLZK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