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感到疲惫、僵硬,仿佛身体“生锈”了。这是生活方式紧张、经常得不到休息、工作压力大没有及时调整,以及作息时间混乱的结果。中医有“治未病”理念强调健康管理,通过饮食调理、疏通经络、调节情绪等方式为身体“上油”,重获灵活与活力。养生需长期坚持、因人而异,唯有将中医智慧融入生活,方能在忙碌中守住身心健康。
现代人为何感觉“身体生锈”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许多年轻人虽未老,却已身体沉重、手脚僵硬,易疲劳,早晨如同生锈的机器难以启动。久坐、长时间使用手机、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习惯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不畅。加之持续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就会出现腰酸背痛、颈肩僵硬、肠胃不适等“小毛病”。这些症状虽未达疾病诊断标准,却已影响生活。从中医角度看,这已经是气机紊乱、气血不调,导致机体功能失调。现代医学关注疾病本身,而中医则很早就重视这些“小毛病”,提出“治未病”理念,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让身体恢复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
中医如何看待“未病”状态
中医“未病”指尚无明确疾病,但身体机能已出现问题,气血出现紊乱,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意思是高明的医生注重防病,而不是等生病了才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流通才是健康的基础,若因为饮食不当、情绪低落、作息不规律,就可能会引发各种“小毛病”。例如睡眠质量差、经常感冒、无精打采等。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能够及时发现这些苗头,并提前进行调理。中医治未病方法包括医养结合、针灸推拿、药膳食疗、情志疏导等,旨在帮助恢复活力、预防疾病。
日常生活中的“上点油”之法
要想让身体这台“机器”运转更顺畅,日常生活中就得有意识地“上点油”。饮食上,中医主张“药食同源”,宜多食健脾养胃、补气养血之物,如山药、红枣、桂圆、黄芪、枸杞等;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人体的气机偏颇,导致不适,例如生冷会损伤脾胃,损耗阳气,加重阳虚倾向。运动方面,不需剧烈运动,太极拳、八段锦、慢走、拉伸等温和运动更适合大众,有助于气血流通、筋骨柔韧。情绪方面也要注意,工作之余可以静坐冥想、练习呼吸、做头皮或足底按摩,放松心情、安定心神,晚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恢复精力的重要环节。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都是在给身体“上油”,让其保持润滑与灵动的状态。
养生并非一朝一夕:长期坚持的智慧
很多人都想短时间内进补或者一次性调理好身体,但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重在平衡,顺应自然。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每个季节的调养重点不一样,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同,不能盲目跟风所谓的“养生法宝”,应结合自身寒热虚实、是否有慢性病等情况,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量身定制调理方案。中医强调“内修”,不仅是调节饮食起居,也要调节心态,保持恬淡从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持科学养生,日积月累,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身体的轻盈和精神的明亮。
身体如“生锈”般乏力,需要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中医治未病告诉我们,健康要靠预防,靠日常的生活调养,而不是等病了才去乱吃药。现代人可以适当放慢节奏,倾听身体的声音,给身体“上点油”,把中医的智慧融入生活,让身体重新变得灵活自如,找回真正的轻松和活力。
(作者:陈劲智 泉州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