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近视无非就是配副眼镜,或者做完激光手术就一劳永逸了。然而,对于高度近视者(通常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来说,近视远非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潜伏的“视力杀手”,其真正的风险在于眼球结构改变所引发的一系列致盲性眼底病变。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这些藏在高度近视眼睛深处的危机。
根源探秘:高度近视不仅仅是“看不清”
其实只要近视,眼底疾病的风险都会上升。但通常来说,度数越低,风险越小。一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成为高度近视,风险就会大大增加。高度近视者眼轴一般超过26毫米,此时眼球就像被吹大的气球,眼球壁(视网膜、脉络膜)也随之被拉扯得更薄更脆弱。基于北京等地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已成为中国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而一项荷兰的研究表明,9.6%的高度近视者最终会失明。
隐形杀手:高度近视常见的眼底病变有哪些?
眼球被拉长后,脆弱的眼底会引发哪些问题从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呢?以下是几种最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
1.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者的眼球壁比较脆弱,这时如果遭遇外力冲击等极端情况,如过山车、跳楼机、大摆锤等刺激项目,跳水、蹦极、滑翔伞等极限运动,会带来突如其来的眼压变化,导致视网膜开裂,甚至像墙纸一样脱落。这时患者会感觉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飞蚊、闪光感、视物变形或视野被黑影遮挡。
2.黄斑病变
黄斑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区域。眼球变形同样会牵拉黄斑,严重时黄斑区也会出现撕裂或破洞,其周围脆弱的眼底血管在牵拉中也可能发生破裂或长出异常的新生血管,从而导致渗漏或出血。患者常描述看东西时直线变弯、门框歪斜或者中心视野出现暗点等,这些都是黄斑病变的典型症状。
3.青光眼
高度近视者患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数倍。被拉长的眼球可能会压迫房水排出的通道,导致眼压升高,从而逐渐压迫和损害视神经。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隐匿且不可逆的,因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4.白内障
高度近视会加速眼内晶状体的老化,导致白内障提前发生,患者通常表现为视力逐渐模糊,对比度下降。
防患未然:高度近视者如何守护眼底健康
面对风险,主动管理和定期检查是守住光明的关键。
首先,定期检查眼底:高度近视的患者可通过每年至少一次的眼底检查,最大程度地降低眼部疾病发生的风险;如果已有病变迹象,需遵医嘱缩短检查间隔。其次,避免疲劳用眼:看手机时姿势要正确、避免关灯后长时间看手机;工作或学习半小时后记得歇一歇,让眼睛也放轻松;儿童、青少年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这对减缓眼轴增长速度很重要。最后,防止眼睛受伤:避免拳击、跳水、蹦极、过山车等剧烈运动和冲击,可选择游泳、慢跑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此外,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上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玉米黄质、Omega-3等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的营养物质(如深绿色蔬菜、玉米、鸡蛋等),并戒烟限酒、保证良好的睡眠以利于眼部微循环。
积极应对:若发现问题,如何治疗
万一检查出病变,也不要过度恐慌。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治疗手段,比如视网膜脱离可通过手术使视网膜复位;黄斑区新生血管可通过眼内注射药物来消除异常血管,稳定视力;合并早发白内障时可通过手术更换人工晶体等。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防治,关键在于“早”:越早发现,治疗难度越小,预后效果越好,保留的有用视力也就越多。请记住,你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眼镜的度数,更是眼底那片需要精心呵护的“土地”。
[作者:杨羽阳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主治医师
课题: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2020QH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