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内科吴童教授表示:“很多人觉得甘草是‘温和的养生药’,却忽略了它‘药’的属性,长期大量用反而会伤身。”
在中医里,甘草有“国老”之称,能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百药,在很多方子里扮演“和事佬”的角色,能缓和烈性药物的药性。
但吴童教授解释,甘草的“副作用”也很明确:
一是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身体水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服用时,这种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
二是会引发低钾血症,严重时会影响心脏和肌肉功能。此外,它还会造成内分泌失调、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不止甘草茶,生活里有很多‘甜味陷阱’。”吴童教授列举了常见的“隐形甘草”,如零食蜜饯、饮品汤底、偏方保健等。
以下三类人群,尤其要远离甘草及甘草制品: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肾病、低血钾、心力衰竭患者,服用甘草会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孕妇大量吃甘草可能增加早产风险,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儿童过量服用会加重肝肾负担。
服药人群:甘草和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可能增加药物毒性;和排钾利尿药同服,会让低血钾问题更严重。
甘草不是不能用,关键是对症、适量、短期。具体建议控制用量,药典规定临床药用甘草剂量为3~9克,日常保健泡茶,每次用量别超3克(约3~5片薄甘草片);连续服用不超过1周,症状缓解就停药;如果出现莫名乏力、手脚发麻、眼睑或下肢水肿、无故头晕头痛,可能是甘草过量的信号,要立即停用并就医。
“药即是药,绝不能把它当成普通的茶叶、调味品来长期随意使用。”吴童教授强调,药物即使对症,一旦见效就应停止,不可长期服用,用任何中药材前,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用药才能既有效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