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2600次零差错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免费转运、多学科救娃,还建立了母乳库

林颖

护士在家庭病房中手把手教家长喂养、护理技能

对一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而言,生命初期各项体征的不稳定,让他们不得不接受更多照护和救治。与此同时,担心转运风险、愁产后缺奶、怕回家不会带娃等问题,困扰着许多新手爸妈。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些难题都有了解决方法。

370克到3470克的温情守护

去年初,仅在妈妈腹中待了24周的超早产儿小童(化名)仓促降临,体重仅370克,血管透光可见,器官未发育成熟,连眼睛都无力睁开。

经中心医护团队精心呵护,小童出院时体重增至347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闯过人生的第一道难关,更刷新了省内救治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儿纪录。

在中心里,这样与生命赛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移动ICU护航2600次生命转运

“接到通知时,孩子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必须争分夺秒。”回忆小童的转运,医护人员仍历历在目。

当时小童妈妈因子痫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提前分娩,中心立即启动24小时转运机制,转运车刚抵达当地医院,医护人员就迅速连接呼吸机,一路盯着仪器上的心率曲线,直到小童平稳抵达中心。

随后,小童被安置在低分贝、洁净度达千级层流的“豪华单间病房”——这里模拟子宫环境,为他打造了安心的“临时港湾”。

这样“生死时速”的转运,4年来已上演2600次,数量居全省第一,涵盖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等各类危重新生儿。支撑这项服务的是被称为“移动ICU”的转运车,它不仅配备高端设备,而且ICU能开展的诊疗操作,转运途中均可同步进行,确保患儿在路途中得到稳定救治,目前转运成功率达100%。

多学科“组队”救娃破难题

“超早产儿救治从不是一个科室的单打独斗。”新生儿科主任林云峰说。为帮小童平稳过关,团队制定精细化诊疗方案,每天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策略,配备专属医护全程监测,从呼吸支持到营养供给,每个细节反复推敲。

这种“精准化救治”的核心,是中心成熟的多学科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心以新生儿科为核心,联合麻醉科、儿童发育行为儿科、康复科及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形成“诊疗—康复—早期干预”全链条服务。以往家长需带治愈后的孩子辗转多科室做康复,如今在中心,从疾病治疗到发育监测,所有需求均可“一站式”解决,为危重新生儿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

母乳库与家庭病房传递暖心关怀

对早产宝宝而言,母乳是最好的“救命粮”。但不少早产宝宝妈妈因高龄、焦虑等,产后头两周难以分泌母乳。

为此,中心在省属医院中率先成立母乳库,目前80%母乳来自福州热心妈妈的捐赠。医院还推行 “以乳换乳”:暂时无母乳的妈妈先用捐赠母乳,待自身乳汁充足后再捐出,同时为捐赠者颁发证书,让爱心在母婴间流转。

家庭病房尽显人性化关怀。以往早产宝宝出院后,家长常因缺乏护理知识手足无措。如今,19张家庭化病房成了“育儿实习基地”:单间配备制氧机、呼吸机等设备,医护人员手把手教家长喂养、护理技能。目前病房使用率达80%。

未来让更多小生命绽放光彩

“未来我们还要扩大转运覆盖范围,让偏远地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医疗;加强多学科协作,攻克更多罕见病、疑难病症;持续优化母乳库和家庭病房服务。”林云峰充满期待。

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宝宝茁壮成长,绽放生命光彩。(林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