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的悠然惬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熬夜刷手机、深夜加班的你,是否总在某个瞬间感到腹中空空,手指下意识地就点向了外卖图标?仿佛此刻只有美味的夜宵最懂你。但这真不是你贪吃,而是缺觉拉响了生理警报,悄悄扩张的腰围早已记下每一晚的失眠——让你发胖的,不止眼前的夜宵,更是那些没睡好的觉!
国家对国民超重肥胖问题尤为关注,接连出台《肥胖症诊疗指南》等指导性文件,2025年更正式启动“体重管理年”,肥胖已从“个人形象问题”升级为“公共健康防线”。全方位体重管理涵盖膳食、运动、行为、睡眠等多环节,过去人们目光多聚焦于“管住嘴、迈开腿”,却忽略了睡眠这个减重的“幕后英雄”。现在,让我们循着指南指引,揭开睡眠助力减重的奥秘。
不少人以为熬夜能燃烧卡路里,事实恰恰相反:熬夜是亲手给脂肪递“请柬”。有研究表明,减重时睡眠不足组脂肪减少量比睡眠充足组少了大约55%[1]。缺觉让“饱腹信号”瘦素下降,“饥饿信号”饥饿素上升,大脑对高热量食物失守,热量摄入轻松多几百卡。同时,昼夜节律紊乱使夜间皮质醇升高,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血糖转化为腹部脂肪;次日还会因精神差活动少,让基础代谢和热量消耗降低。看似安静的熬夜,实则完成了“饿得快、存得多、动更少”的增重三连。
相反,睡好却是免费的“夜间代谢加速器”。此时瘦素水平回升、饥饿素回落,大脑自动拒绝高热量食物;昼夜节律校准后,皮质醇恢复晨高夜低、胰岛素敏感度提升,血糖优先供能而非转脂肪;生长激素在深睡时脉冲式分泌,促进脂肪分解与肌肉修复。一夜好眠后,次日精力充沛,运动与热量消耗同步上涨。想让睡眠成为减重神队友,需牢记“量、质、律”三达标:“量”上,成人每天建议睡7~8小时,23点前入睡,儿童按龄调整[2];“质”上,入睡快、睡得沉,深睡眠占比在15%~20%[3],且少中断;“律”上,需固定作息,周末不熬夜。把觉睡好,从源头校准食欲与代谢,助力减重。
盯着天花板数羊,越躺越清醒!你是不是经常这样?别急,不妨试试这套“睡眠标准化流程”。第一步“锁节律”:固定上床与起床时间,周末浮动也≤30分钟,给褪黑素分泌定好节奏。第二步“动吃配合”:下午傍晚运动,晚餐七分饱,避开酒、咖啡、浓茶和油炸物,减轻胃肠负担、避免血糖波动。第三步“造仪式”:关灯前1小时启动放松流程,如热水澡、泡脚,再读纸质书、听轻音乐、冥想等,给大脑传递“关机”信号。第四步“环境清零”:卧室备好遮光窗帘、耳塞、眼罩,温度调至舒适区间,同时把手机请出房门,隔绝蓝光。当以上流程成习惯,哈欠自会准点来报到。
但梦中“享瘦”并非真的轻松。减重是系统工程,睡眠与饮食、运动同等重要。忽视睡眠相当于减重路上“自断一臂”,可它也绝非“单刷神器”。睡眠时基础代谢率低,燃脂总量有限,减重的主战场仍是饮食与运动。睡好的核心价值,是为全天候减脂创造有利条件:激素平稳、食欲可控、精力足、脂肪难囤,给饮食与运动“插上翅膀”,减重事半功倍。
当我们计算卡路里、挥洒汗水时,别忘优质睡眠这一减重隐形基石。
今晚,不妨关掉手机、拉上窗帘、拒绝熬夜,就从“睡好”开始迈出第一步。愿我们都能在“春眠不觉晓”的诗意梦境中,收获“体脂悄悄少”的惊喜!
这既是对健康的用心投资,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Penev,P.D.,et al.(2010).Sleep deprivation reduces fat loss in dieting adul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53(7),435-441.DOI:10.7326/0003-4819-153-7-201010050-0000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Z].2024-12-05.
[3]赵忠新,叶京英。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8.
(作者:黄淳 漳州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