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老年人也会得“强直”吗

陈雱 宁德市闽东医院 副主任医师

81岁的李奶奶因严重腰背痛、翻身困难入院。检查发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项炎症指标异常升高。医生追问家族史时,得知她的外甥女和孙子都患有强直性脊柱炎(AS)。后续血液检测显示李奶奶的HLA-B27阳性,骶髂关节MRI也证实存在特征性的骨髓水肿信号。最终,她被风湿免疫科确诊为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

刻板印象:被误读的“青年病”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袭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确实最常见于20~40岁青壮年,且男性多见。典型症状包括:

◆炎性腰背痛:夜间痛明显,晨起僵硬,活动后反而减轻。◆脊柱强直:后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驼背。◆外周关节炎:累及髋、膝等关节。

因此,“年轻人专属”的标签深入人心。当老年人出现类似症状时,医生和家属通常先考虑骨关节炎、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等老年退变性疾病。

迟来的真相:老年AS的隐匿面具

李奶奶的案例绝非个例。研究已明确:强直性脊柱炎完全可以在老年阶段(通常指>50岁)首次发病,称为“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然而,它在老年人身上常常戴着“面具”:

◆症状不典型:经典的“夜间痛醒、晨僵活动后缓解”可能不明显,而膝、肩、手等外周关节的肿痛更突出,易被误诊为普通关节炎。◆合并症干扰:老年人常合并多种骨关节退变性疾病,症状相互掩盖,炎症信号易被忽视。◆认知偏差:“年纪大了腰背痛很正常”的想法普遍,患者可能拖延就医,医生也可能优先考虑退变问题。

这导致老年AS患者极易被误诊、漏诊,确诊之路往往漫长曲折。李奶奶若非及时发现炎症指标和家族史,很可能被误诊为椎管狭窄而进行手术——这恰恰是活动期强直需要避免的。

拨开迷雾:识别老年AS的关键线索

尽管隐匿,老年AS仍有迹可循。

1. 顽固的“炎性”腰背痛:持续性腰背痛、僵硬感,尤其是休息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时,需警惕。

2. 炎症指标“亮红灯”: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持续性显著升高,是活动性炎症的重要信号。

3. 家族史的“密码”:AS有明显遗传倾向。直系或旁系亲属中有确诊者,是极其重要的风险提示。

4. HLA-B27基因的提示:虽然HLA-B27阳性并非确诊依据(部分健康人也阳性),但阳性结果显著增加了AS的可能性,但需注意,HLA-B27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AS,尤其在晚发型患者中可能低于青年发病者。

5. 影像学的“铁证”:骶髂关节的X光或MRI检查,能直接观察到特征性的关节面破坏、硬化或骨髓水肿(炎症活动表现),是确诊的核心依据。

特别警示:活动期AS与手术的“危险关系”

李奶奶案例的关键启示是:处于疾病活动期的AS患者,应暂缓择期脊柱手术!

炎症是“大敌”:活动期炎症剧烈。手术创伤会火上浇油,增加感染、出血风险,影响愈合。

药物需先行:必须先通过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等)有效控制炎症,待病情稳定进入缓解期后,再评估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多学科协作:老年AS患者的治疗,尤其涉及手术时,风湿免疫科与骨科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

走出误区,关注“不老的脊柱”

李奶奶的案例提醒我们,强直性脊柱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老年群体中常戴着“退变”面具潜行。

当您或身边老人出现:

◆持续数月的腰背痛、僵硬,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反复的膝、足跟等关节肿痛;◆常规“骨刺”、“椎间盘”治疗效果不佳;◆伴有不明原因的血沉/CRP持续升高。

请务必警惕:这可能是迟来的“强直”在敲门。及时寻求风湿免疫科评估,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认识它,才能战胜它。打破“强直属于青年”的刻板印象,关注老年脊柱健康,别让沉默的炎症在误诊中偷走安适的晚年。

(作者:陈雱 宁德市闽东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