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激光、“超皮秒”激光是皮肤美容市场当下炙手可热的名词。很多面部皮肤出现斑斑点点的求美者,都觉得就一定要选择“皮秒”甚至“超皮秒”来治疗才好。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皮秒们”真能碾压所有的传统激光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皮秒”?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解释下激光之所以能够用于皮肤美容,治疗皮肤瑕疵,却能最大程度减小对正常皮肤的伤害的两大原理。
激光美容的基石:选择性光热作用与热驰豫效应
激光美容的核心在于两大物理学原理:选择性光热作用和热驰豫效应。前者指特定波长的激光能被目标组织(如黑色素)选择性吸收,转化为热能破坏目标,而周围组织几乎不受影响。后者则强调能量释放时间(脉宽)必须小于目标组织的热驰豫时间(冷却时间),也就是激光激发某个能量光束的时间,要小于病灶吸收能量的时间,这样才能避免热量扩散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皮秒”其实是一个时间单位。皮秒、超皮秒激光的“超”级之处正源于此:其脉宽缩短至1纳秒以内(有设备宣称可达250皮秒),远低于传统纳秒激光。极短的脉宽使能量在黑色素颗粒内部瞬间爆发,通过光机械效应直接震碎色素,而非传统激光的缓慢加热分解。这种“爆破式”处理大幅降低热损伤风险,术后红肿、反黑概率显著减少。
皮秒激光的技术优势
不可否认,皮秒激光有它的明显优势。除了前面说的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外,主要有:
爆破效应强烈
皮秒、超皮秒激光可将色素颗粒击碎至传统激光1/10的粒径(流沙级),使色素颗粒更容易被代谢,临床上表现为效果出现更快,清除效率更高。
恢复期短
临床数据显示,超皮秒术后结痂脱落仅需3~5天,而传统激光需7~10天。其秘密在于超短脉宽减少热残留,表皮修复速度提升。
多功能延伸
除祛斑外,超皮秒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同步改善细纹、毛孔粗大等问题。甚至可用于痤疮疤痕修复。
精准性跃升
皮秒、超皮秒激光作为激光新贵,设备还采用全息点阵聚焦技术,可调节1064nm/532nm双波长,穿透深度达3~4mm,精准覆盖表皮至真皮深层的色素沉积。对比传统755nm单一波长激光(深度仅2mm),对太田痣、深层文身等顽固问题效果更优。
皮秒激光的能力边界
再好的产品都有它的能力边界。“皮秒们”也不例外。
优先选择:雀斑、太田痣等真皮/表皮层色素疾病,特别是文身清除。
谨慎评估:黄褐斑是一种容易被激惹加重的斑。特别是活动期/炎症期建议先用药物控制。同时需配合严格防晒、调节情绪和合理作息时间等,避免复发。
替代方案:老年斑等浅表问题可选用调Q激光,成本更低。对于轻度皮肤色素沉着、色素不均,还可以选择光子嫩肤,这样恢复期更短、更快。
不建议做:光敏性疾病患者、“瘢痕体质”者。
技术局限与传统激光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优势显著,皮秒激光仍存在局限:
成本高 皮秒/超皮秒激光治疗费用普遍高于传统激光。
皮秒、超皮秒激光难以解决的“结界” 对于非黑色素目标,例如血管痣、红血丝治疗就要595nm脉冲染料激光或CO_2激光配合。
理性看待“皮秒、超皮秒”激光
皮秒、超皮秒是皮肤激光美容的一大技术创新,但其并非万能钥匙。消费者应结合皮肤问题类型、预算及恢复周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方案。未来,随着532nm/785nm等多波长技术的普及,超皮秒有望突破现有适应症边界。
(作者:马美洲 福州台江医院 医疗美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