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个智能屏里的导诊数字人成了“明星”。它不仅能提供患者从挂号、导航到就医咨询的全流程智能服务,还融合了医保政策解答功能,能够回答医保政策的相关问题,覆盖报销、医保码使用、异地就医等问题。
刚做完检查的林先生试着问:“异地就医怎么备案?”数字人立刻清晰作答,还调出操作流程。
“现在自助机就能办大部分业务,刷脸就诊率超70%,窗口排队的人少多了!”吴孟超纪念医院财务科副科长王小翠指着自助服务区说,以往人工窗口前的长队不见了,工作人员能更专注地帮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解决难题。
数智化不仅让患者少跑腿,更帮医院实现“精准运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保门诊,医保兼运营管理处副主任陈萍萍轻点鼠标,屏幕上立刻跳出医疗机构DRG运行数据:“此前平台预警,我们医院有几个病种平均住院日超出全省均值,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长假后,术前的等待时期变长了,特别是检查,于是我们立即启动优化辅助检查的预约逻辑规则库及相关资源分配,在短时间内,检查前等待时长明显缩短,效率提升70%以上,患者就医体验也明显得到提升。”
依托省医保局推送的基金运行、病种分析等数据包,医院还优化了资源调配。去年冬季,协和医院通过医保数据监测发现某科室床位周转率低,随即把闲置床位改为日间手术专用,利用率迅速提升12%。
福建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定点医疗机构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医保部门通过“月推送、季发布、年通报”的形式,发布相关医保数据,内容涵盖数据底稿各类指标,并对基金运行、支付方式改革、病种运行、基金监管等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同时推出数据可视化应用体系,通过主动给医院推送基金运行、病种分析等数据包,让医院精准揪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制定精准的运营策略,让诊疗模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创新”,最终惠及患者。
“数据指路,我们能精准补短板,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陈萍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