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诊断高血压有半年了,初诊时,医生给她开了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用法是每天一次、每次一片,王女士的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转眼又到了复诊开药的时间,王女士觉得去医院麻烦,便自行上网买了两盒硝苯地平片,按原来的用法用量继续吃。用药的第三天起,王女士明显感觉吃药后没多久就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自测血压后发现降至52/93mmHg,下午又飙升至110/160mmHg。王女士困惑不已,为什么同样的药名和用法用量,效果却大相径庭?于是,她带着疑惑和药品来到了药学门诊。
同样的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药效和安全性不一样
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药名相同,药效就应该一样。但是,不同的药物剂型,如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虽然药名相同,但释放药物的速度和方式有很大区别,这直接影响了药效和安全性。以王女士的硝苯地平控释片与硝苯地平片为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物的释放机制。控释片通过一个控制药物释放的外壳,使药物在24小时内以恒定速率释放,这种平稳释放能24小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而普通片剂没有这种控制机制,药物释放速度较快,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从而出现血压骤降后的再次升高。血压波动大,比本身高血压带来的风险更大。
此外,还有阿司匹林肠溶片与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刺激较大。肠溶片在胃中不溶解,到达肠道后才溶解释放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而普通片剂在胃中就开始溶解,部分药物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起不适或出血。因此,对于这类药物,肠溶片是更好的选择。
普通片、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 能掰开使用吗
首先,普通片是可以掰开、碾碎或咀嚼服用的,但应注意避免干吞,以免药物黏附在食道黏膜造成损伤,服药时宜采取坐姿或站姿,服药后站立或静坐5~10分钟。肠溶片是设计用来在肠道中释放药物的,通常不能掰开、嚼碎或碾碎,因为这会破坏它的保护层,可能导致药物在胃中提前释放,刺激胃黏膜或使药物被胃酸破坏,所以,为了让药物顺利到达肠道,肠溶片一般建议空腹服用。缓释片和控释片则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或恒速释放而设计的。缓释片可以在一天内非恒速地释放药物,一般不能随意掰开、嚼碎或碾碎,有特殊说明可以掰开的药物,一定要沿着标注的刻痕掰开,也有部分缓释片采用了特殊的制备工艺,比如微囊技术,使得药物即使在被分割、溶解后也能保持其缓释特性。但即便如此,除非说明书明确指出或医生指导,一般也不建议掰开使用。控释片则能保持几乎恒定的速率释放药物,也是不能掰开、嚼碎或碾碎的,因为这会破坏药物的控释机制,导致药物浓度突然升高,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中毒,有些控释片在药物释放完成后,空壳会被排到体外,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当然,无论哪种类型的药片,都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说明书进行服用。
对于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我们不能简单地“掰开”了事。正确的做法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有效用药。如果有疑问,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士,他们能提供专业的指导。记住,正确的用药方式,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关键。
(作者:胡晓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