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福州的林女士一家选择到市郊河畔绿地露营,却不料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症。不到一小时,她开始皮肤发痒,抓挠后红疹迅速蔓延成大片风团,随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家人紧急将她送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诊断为典型的严重Ⅰ型过敏反应。
“患者来院时已出现大面积荨麻疹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这是由过敏原引发的严重反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丽医生介绍。经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吸氧雾化等紧急处理,林女士症状得以缓解,但这个假期只能在医院度过。
秋季才是过敏高发季,风媒花粉是“隐形杀手”
许多人认为春季是过敏高发期,陈丽医生特别指出:“秋季才是多种风媒植物传粉的高峰期。”豚草、蒿属植物(如黄花蒿)和葎草(俗称拉拉藤)等植物的花粉颗粒极其微小,可随风飘散数公里,成为引发严重过敏的“元凶”。这些花粉会引发过敏体质者的血管扩张、渗出和平滑肌痉挛,导致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等一系列反应。
过敏反应如同逐步“升级”的过程,识别危险信号至关重要:
轻度信号:打喷嚏、流清涕、鼻眼瘙痒(户外加重、室内缓解);
中度信号:荨麻疹、面部或眼睑肿胀、干咳不止(需及时就医);
重度信号:呼吸困难、喘息、喉头紧缩感、站立不稳甚至晕厥(必须立即拨打120)。
“过敏星人”秋季出游全攻略
对于已知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人群,秋季出游需做好充分准备:
行前查询花粉浓度,避免在晴朗微风的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前往植被茂盛区;
做好物理防护,佩戴贴合口罩、穿长袖衣裤,必要时佩戴密封式防风镜;
归家后立即清洁,将外套收纳于玄关,及时洗手洗脸淋浴,清洗鼻腔;
驾车时紧闭车窗,开启内循环,定期更换空调滤芯;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包括抗组胺药、鼻喷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提醒
秋季过敏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提高警惕、科学应对。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征兆,务必第一时间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