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雾化治疗等于用激素治疗吗

陈智勇 漳州市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秋凉后早晚温差大,儿科门诊里咳嗽、喘息的小患者激增。面对医生开出的雾化治疗方案,不少家长心中忐忑:这安全吗?会不会有副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雾化治疗那些事儿,帮助家长们走出误区。

什么是雾化治疗

简单来说,雾化治疗就是把药物变成细小的雾滴,让孩子通过呼吸将药物直接送到气道和肺部。就像给植物浇水时用喷雾器一样,药物能更精准地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

误区一:雾化就是用激素,会影响孩子发育

这是最大的误解!雾化用的药物有好几种:支气管扩张剂(如特布他林)在孩子哮喘发作时使用,就像气管被“掐住”了,这种药能迅速“松开”气管,让呼吸变顺畅;化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当孩子咳嗽有痰但咳不出来时使用,能把黏稠的痰变稀,更容易咳出;激素药(如布地奈德)主要用来消炎,就像给发炎的气道“消肿”。

关键是雾化用药直接作用在气道,进入血液的量很少很少,比口服药物少10~20倍!就像在伤口上涂药膏和吃消炎药的区别一样。如果因为担心而拒绝治疗,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缺氧和睡眠不好才是真正影响孩子长个的“隐形杀手”。

误区二:雾化能“止咳化痰”,多多益善

雾化不是“万能止咳药”!对症才有效,孩子喘得厉害时用支气管扩张剂有效,但普通感冒干咳时雾化可能刺激嗓子,越治越咳。过度雾化有害处,频繁雾化会破坏气道的“保护膜”,降低抵抗力,更容易感染。

医生的方案最科学,通常是每天1~3次,每次10~15分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来定制方案。症状好转后要慢慢减量停药,不能自己随意加减。就像吃感冒药一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刚好合适。

误区三:买个雾化机在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家用雾化机确实方便,但“在家雾化”有严格条件。急性喉炎(声音嘶哑、吸气困难)、重症肺炎(呼吸急促、面色发青)等情况必须在医院处理。而哮喘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支气管炎恢复期咳痰等情况才适合在家进行。

在家雾化有“铁律”,药物必须医院开,剂量精确到毫克,不同年龄差别很大。配药要听医生的,比如布地奈德要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4毫升,比例不对效果打折扣。要按照医嘱进行。这就像做菜要按食谱一样,材料和分量都不能随意更改。

误区四:雾化后不用清洁,药物残留没关系

雾化后不清洁易引发副作用,需重视:

•残留药物有风险:吸入性激素残留口腔咽喉,易引发鹅口疮(口腔白色斑块)、声音嘶哑。

•清洁步骤要到位:3岁以上孩子雾化后需含清水仰头漱口10~15秒再吐出,重复2~3次,确保口腔和咽喉部残留药物被清除;3岁以下小宝宝可用无菌湿纱布蘸温开水,轻柔擦拭口腔内侧、牙龈及嘴角,或喂几口水。雾化面罩、连接管等配件需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75%酒精棉片擦拭消毒,放在通风处晾干,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细菌滋生污染下次使用的药物。

•选对雾化姿势:采取坐姿或半坐姿,避免平躺,利于药物达下呼吸道,减少咽喉残留。

误区五:雾化只治哮喘,其他呼吸道疾病用不上

雾化的“用武之地”其实很广。急性喉炎时,雾化激素能快速给嗓子“消肿”,避免呼吸困难;肺炎时,化痰药帮助稀释痰液,配合扩张剂改善呼吸,好得更快;支气管炎特别是痰多咳不出的时候,雾化化痰很有效。

每种病用的药不一样,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拳”。就像感冒和胃疼要吃不同的药一样,不同的呼吸道问题需要不同的雾化方案,这都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因此,孩子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急症时,请立即就医!

(作者:陈智勇 漳州市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