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洁
通讯员 王陈涓 柯淑娴
一年来,厦门市计生协推动改革转型,采取“把干部组织起来、把协会小组长凝聚起来、把会员群众动员起来”的举措,主动融入爱心厦门、健康厦门建设。
发挥网络优势 服务群众健康有作为
厦门市计生协着力完善区、镇(街、场)、村(居)、小组“四级联动”网格管理体系。各网格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扩大为民服务覆盖面及提高服务效率,获得群众好评。如:园博社区根据协会小组长搜集的“社情热点”确定举办活动的主题,及时满足了群众需求。
明确职责任务 “争先创优”实现新发展
建立全市计生协组织基本信息数据库,逐级建立工作联络网,确保“一个电话能找到每名小组长,一条信息能送达每名会员骨干”。
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后,有的小组长不知道做什么,有的村(居)将小组长当作“万金油”使用,计生协小组长成了“社区杂务”小组长。针对这些情况,市计生协重新明确小组长职责任务并规范管理,在工作中按照国家卫健委党组提出的“理念融入、工作融入、队伍融入”要求,结合落实“六项重点任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防疫等工作,积极参与健康厦门建设。
凝聚队伍合力 积聚“爱心厦门”正能量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020年7月10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从西山社区传出,这是同安区计生协工作者、志愿者共同为计生特殊家庭组织的一场户外联谊交流活动。
湖里区暖心家园内,计生协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霞辉社工与特殊家庭成员们一起讨论年度健康讲座主题,增进彼此感情。这些都是计生协会“暖心行动”志愿服务的缩影。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全面建设暖心家园、提供多层次日常爱心服务,都是厦门市各级计生协关爱计生特殊家庭的重要举措。2020年度,厦门市组织各类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活动110多场次。
2020年,“厦门市计生协金色阳光志愿服务大队”成立,各区设立分队,统一旗帜,统一标识,深入实施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计生弱势群体、推动优生优育、促进家庭健康、志愿服务等系列行动,进一步擦亮“计生协”名片。
实现资源整合 助力“健康厦门”显担当
针对部分协会小组长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综合能力素质不强,特别是健康、医学知识缺乏等问题,市计生协通过组织“学习班”“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协会队伍服务能力,同时按照“年轻化、文化高、素质强”要求选精配强计生协小组长。
经过培训的小组长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知识宣传、病情了解与沟通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百米”延伸。
与此同时,市计生协还与早教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其中海沧区计生协整合全区早教资源成立计生协“儿童早期发展联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计生协全体工作人员加入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及时组织发动各级计生协工作者、小组长、会员骨干、志愿者深入一线参与抗疫,并联合市中心血站开展“热血抗疫情”行动,共有2000多人次会员骨干参与献血。
整合卫生健康资源,为计生协事业“助力”。厦门市计生协与市妇幼保健院、市医疗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市儿童医院、市仙岳医院等8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共建协议书,组建由158名专家组成的健康促进专家库,联合开展以“健康厦门行”为主题的生殖健康咨询、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心理咨询、老年健康宣传等培训授课和群众服务工作,为“健康厦门”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