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通讯员 林娟
25岁姑娘半年没来“大姨妈”
25岁的小林因月经未来潮6个月,来第九〇〇医院妇产科就诊。经了解,小林12岁月经初潮,月经都很正常,19岁开始月经延迟到40~50天来一次,到23岁结婚后,月经变得紊乱:有时20天来,有时2~3个月来,现在干脆半年都不来了,人感觉疲劳,性欲下降。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卵巢早衰。
妇产科主任兼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刘芸给予小林雌孕激素治疗,目前,小林已可以规律来月经,症状也减轻了,但由于卵巢已经没有卵子产生,要想生孩子已经很困难了。
刘芸主任解释,女性40岁之前因为卵巢不能产生卵子而停止月经来潮,称为卵巢早衰。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过度减肥、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或过于单一、手术药物损伤等。
卵巢是个“消耗品”
18~32岁是生育最佳时机
女性在出生的时候,盆腔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卵巢,虽然只有蚕豆大小,却储藏着供一生使用的大约200万个原始卵泡,这些卵泡在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停在闭锁:出生时200万个;18~32岁,50万~10万个,这是生育的最佳时机;32~41岁,10万~1万个,这是生育力加速下降的阶段;41~45岁,1万~5000个,这是生育力的尾声阶段;45~50岁,5000~小于1000个,这是绝经前阶段,生育力基本消失。
卵子也有“保质期”
35岁以上生育能力明显下降
刘芸主任介绍,虽然小林卵巢早衰更多是因为遗传,但不少女性却因为事业错过最佳孕龄,活生生拖成“生娃难”。
1998年,刘芸主任就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工作。她牵头创建国家第一批、福建省第一家开展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生殖中心,也是福建省第一家开展全系列辅助生殖技术单位。这么多年,她见过不少女性因为拼事业,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后期只能通过生殖技术助孕。
实际上,卵子也有“保质期”。临床数据显示,35岁以上女性能取到的卵子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下降,生育能力明显降低,不孕的风险增加。
“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甚至读到博士毕业,历经十几二十年,毕业后又转战职场,一直奔驰在‘学业’和‘职业’的高速路上。殊不知,随着时间流逝,你的卵子也在不断流失。同时,压力和不良环境对身体的侵蚀又在加速卵子流失。虽然随着生殖辅助技术提高,不少错过最佳孕龄的女性也能顺利怀上孩子,但这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刘芸主任提醒,还是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完成生育这件人生大事。
预防卵巢早衰可以这么做
1.早发现、早干预。当原来正常规律的月经突然改变,应尽早找医生检查评估卵巢功能,趁卵子还没耗尽时尽快解决生育问题;出现雌激素降低的症状也应该尽早补充激素,防止身体过早衰老。
2.科学饮食不偏食。想要保持好的身材和状况,饮食应该平衡并适量,每日摄入蛋白质、淀粉类、维生素等各种必要营养素,不应过度节食,如长期吃素者,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每日30~45分钟的运动,有利于卵巢血液循环。
3.手术损伤应重视。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如果卵巢、输卵管、子宫需要接受手术,请注意选择手术时机,非紧急手术建议考虑是否有可能先完成生育再做,立即要做的手术也应将生育力保存放在首位来考虑。
4.使用药物需谨慎。长期服用对卵巢有不利影响的药物,有可能导致卵巢早衰。如化疗药、免疫抑制剂等,有些中药也不宜长期服用,如雷公藤对卵巢的损害作用非常大。如果必须使用,已婚女士应考虑先保存胚胎供今后生育所用。
5.熬夜伤身需纠正。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已不知不觉被手机“绑架”,手机网络成瘾症就在身边。女性过度熬夜及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对控制女性激素的性腺轴正常分泌激素的功能有明显干扰,卵巢早衰的发生率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