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每年救治冠心病患者两千余人

泉州市第一医院林荣教授获国家级表彰

林荣教授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急诊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重急症,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

作为全省较早开展冠脉介入的医生,泉州市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林荣率先在省内组建急性胸痛救治团队,并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开展区域协同救治,打通基层患者救治最后一公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通报表扬2018—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林荣教授入选先进个人名单。

搭建国内领先胸痛中心联盟

去年年末,家住惠安县东岭镇的76岁林老伯,在回家时突然胸部一阵剧烈疼痛、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湿冷等休克症状,家人急忙拨打120寻求帮助。8分钟后,东岭镇中心卫生院120急诊医生赶到,当即在救护车上为老人做心电图检查,并同步发到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工作群。

“ST段抬高,极有可能是急性心梗,需要马上开通血管做介入治疗。”“从患者家到介入科就用了36分钟。”林荣介绍,病人一入介入室,家属签署急性心梗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医生立即为林老伯做介入治疗。一周后,林老伯顺利出院。

林荣介绍,以往胸痛疾病救治,都要花去两三个小时。本次案例,救护车绕过当地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和泉州市第一医院CCU,直接进入介入室,大大缩短救治时间。

在泉州,像林老伯这样的胸痛患者还有很多。林荣深知创造一条急救绿色通道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2013年,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了一支急性胸痛救治团队。团队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率先利用微信平台,先后搭建13个微信工作群,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为急性胸痛病人的救治开通院前院内无缝连接的通道。

近3年来每年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手术2000多台,大大降低急性心梗病人的死亡率。目前,林荣所带领的胸痛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水平已位居全省前列。

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胸痛中心是一种基于区域协同的医疗急救服务模式。

2016年,泉州市第一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全省第二家国家级胸痛中心;2019年,顺利通过再认证。为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林荣牵头成立全市29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并担任联盟主席。

2020年,泉州市胸痛中心联盟着手指导全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目前,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与67家卫生院签署双向转诊医疗协作,启动36家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7家基层医院通过全国首批认证(福建省仅8家)。

在建设胸痛中心同时,林荣携手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功能室江惠琼主任极力推动建设泉州市心血管病中心心电网络会诊分中心,逐步建设泉州地区区域心电网络,让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传输患者的心电图,方便医生提前制定会诊方案。

由于林荣在胸痛救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在2020年12月被中国心血管联盟及胸痛中心总部特聘任为“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县域及基层工作委员会常委”。

(张鸿鹏 苏维德 陈祥莺 万馨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