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张舒姗 刘昀逸
两年前,4岁的漳州小朋友婷婷突然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父母误以为是由于孩子平时喜欢大声喊叫、嬉闹导致而未予重视。然而,两年来,孩子的声嘶情况不仅没有明显改善,还逐渐加重,渐渐地音量降低,睡觉也开始打鼾,小呼噜越来越响亮。婷婷的父母于是赶忙带孩子就诊,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喉乳头状瘤,腺样体肥大I度,当地医生建议转诊治疗。
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嗓音科),医生通过频闪喉镜看见,婷婷的喉部布满了不规则的乳头瘤样新生物,堵塞喉腔,累及声门及声门上区,而孩子的室带、声带结构都已经看不清了,继续进展将导致窒息,必须尽快手术!
庄佩耘教授采用低温等离子为小患儿进行喉腔乳头状瘤肿物切除,将喉乳头状瘤完全切除。手术顺利,患儿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当晚打鼾消失,次日开心地玩游戏,声嘶情况已明显好转,声门也打开了。
■提醒
家长切勿忽视儿童不明原因的嗓音嘶哑、声调变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