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陈鲁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百姓“脊梁”的名中医

陈鲁峰与同事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陈鲁峰(二排右一)主持病例讨论

编者按:

守正创新,传承中医,即日起,福建卫生报将通过系列报道,走近第二届漳州市名中医。他们分别是:蔡少杭、陈鲁峰、杨丽阳、林石明、连解清、方安海、陈古树、朱宇东、赖林俊、陈友国。首篇报道走近的是漳州市中医院院长陈鲁峰。

出身医学世家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

陈鲁峰出身医学世家,从小耳闻目染,长辈的有意无意引导,使他高考后就填报福建中医学院,走上从医之路。

从医几十年,陈鲁峰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擅长脊柱的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他早年率先在省内开展腰椎非融合固定术,其中开展的颈脊髓空洞症病人“后路枕骨基底、环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为福建省首例,并在市内率先行“单枚融合器后路斜向植入式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等,开展的颈、胸、腰椎的前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的伤、病、肿瘤,为医院脊柱专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扶起了一方百姓的“脊梁”。

守正创新

发扬中医药文化

从医30多年,尤其在担任漳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之后,陈鲁峰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扬中医药文化。

首先是确立了以中医为主的中医医院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符合中医院特点、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重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督促落实到位。

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坚持中医药文化引领事业发展,以中医院、中医药人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为载体,以提高中医药疗效为目标,在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树立起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特征,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同时,陈鲁峰在漳州市中医院的平台上,狠抓人才建设引领学科创新发展,加强中医治未病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强化中药药事管理,积极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

传承创新

成绩斐然

在他的带领下,漳州市中医院创建出了一批专科特色突出、品牌优势明显、人民群众信赖的拳头学科群,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与康复科;省级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糖尿病专科、妇科、心血管科,康复科在今年顺利通过福建省医疗“创双高”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终期验收。科室建设也逐渐规范化、特色化及专科专业化,现有福建省第七批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护理学及中药制剂室;第二届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儿科、中医骨伤关节专科、中医骨伤小儿骨科。

在他带领下,漳州市中医院不断加强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的传承,牵头成立漳州市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及《漳州中药炮制技术》编委会,做好中医肛肠特色技术、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和老药工经验的挖掘整理、传承推广工作。医院的“漳州中药炮制特色技术”入选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院3名药剂专家荣获“漳州市名老药工”荣誉称号。此外,医院还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完善师承教育体制,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记者 游章友  通讯员 苏惠红 文/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