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张舒姗
7月9日16:37,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内,安静的透析室里只有机器运转的声音,巡查中的值班护士突然发现异常,“23床意识丧失,心跳停了!”患者李女士(化姓)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进行到第3小时,突然昏迷不醒,心跳骤停。
肾内科徐波主治医师马上指挥抢救,七八名医护人员立刻集合到床旁治疗,然而患者仍未转醒。“急请手术麻醉科做气管插管”,“急请重症医学科、急诊ICU、心内科协助诊治”,一个又一个指令下达,多学科医护奔赴血透室参与抢救。
心律未恢复,按压不停止,整整1个小时,患者多次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多次电除颤,七八名医护人员轮番上阵,直至李女士恢复自主心律。第二天上午,李女士神志方才转清,生命征逐渐趋于平稳。
“这是这两周来,我们透析室实施的胸外心肺复苏的第2例门诊血液透析的患者。”徐波医生介绍说,患者2年半前动态心电图即提示慢型心房颤动,并伴有晕厥症状。“我们已反复多次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猝死风险大,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但遗憾的是没有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足够重视。”
医生提醒:
血液透析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务必谨遵医嘱,做好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