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男孩“丁丁”太小可能是病

□本报记者 林颖

家有宝宝的父母对婴幼儿及儿童的身高、体重尺度表肯定不陌生。每隔一段时间,家长都会量一下孩子的身高体重,看看他们的生长发育有没有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

但有一个东西,家长们明面上不好意思比拟,只能私底下暗中观察,那便是男孩子的“丁丁”(阴茎)。假如比尺度值低太多,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

“小鸡鸡”躲猫猫

一查问题不小

前不久,8个月大的小迪(化名)的父母非常焦虑,因为小迪的“丁丁”埋在肉堆里,看上去非常小,小到几乎看不见了,这可愁坏了父母。

1个月前,父母带着小迪来到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周朝明主任医师的诊室,周朝明给小迪做了检查,发现他的“丁丁”牵拉后长度仅1.5cm,诊断为小“丁丁”,合并重度隐匿性“丁丁”。

周朝明给小迪做了“整形”手术,将躲猫猫的“丁丁”给拉了出来,恢复了正常外观,排尿也自然多了。

男宝成长过程中

家长记得留意“丁丁”长度

“丁丁”多短,才算是小“丁丁”呢?

通常是指“丁丁”牵拉长度小于相同年龄人,或者正常性发育状态人群的“丁丁”长度平均值2.5标准差者。

由于“丁丁”患者常常会合并隐睾,还可以表现为尿道下裂、嗅觉异常、生长发育异常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小孩的“丁丁”生长发育,可能会遗留心理阴影,因此,周朝明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家中男孩“丁丁”短小,应早诊断、早治疗。

小“丁丁”大都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主要治疗方案有外用、口服或肌注性激素治疗,小“丁丁”治疗仪治疗,如果上述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手术治疗是最终的选择。

隐匿性“丁丁”

小胖墩更常见

相比小“丁丁”,隐匿性“丁丁”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它和小“丁丁”都表现为外观短小,常与包茎、蹼状“丁丁”、性发育异常等疾病相混淆,如不仔细诊断及鉴别诊断,容易错过黄金治疗时期,耽误小孩的生长发育时机。

隐匿性“丁丁”是一种发育正常而显露异常的疾病。父母可以自己检查下孩子,牵拉“丁丁”头后放开,观察“丁丁”回缩情况。如果在牵拉时“丁丁”可以伸出包皮外,但很快就回缩进去,就可能是隐匿性“丁丁”,要赶紧找专科医生咨询。

“如果是肥胖原因引起的,减肥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若肥胖患儿减肥效果不佳,或本身是先天性隐匿性“丁丁”,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周朝明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