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芳
“小猪佩奇哥哥,可达鸭姐姐今天怎么没来啊?”……
每天,一走进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隔离病房,来自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心理治疗师陈伟福和张颖,总会听到许多可爱的童言童语。他们就是孩子们口中的“小猪佩奇哥哥”和“可达鸭姐姐”。
“刚开始时候,孩子们会有些想家,哭闹,需要医护人员更加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情绪。”陈伟福说。
陈伟福和张颖在防护服上画画,陈伟福每次都给自己画一只小猪佩奇,给张颖每天画不同的卡通形象。孩子们每次看到都很开心,不知不觉就亲近他们了。
“有次给张颖画了一只可达鸭,没想到孩子们一下就记住了,第二天看到我还追问可达鸭姐姐在哪里。”陈伟福笑着说,“不排斥我们,把我们当朋友,就会和我们说说心里话,也是很好的缓解不适的方法”。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医院生活,满足防控要求,医院把同龄的孩子尽量安排在同一病房。陈伟福、张颖和护士们一起出谋划策,通过玩具、卡片、看电视等奖励,让孩子们遵守病房规则。
每天,他们还组织病房内的团体活动,比如做做手指操、玩造反游戏,孩子们喜欢做手工、绘画,他们就定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单独或协同完成,增加同病房互动,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帮助他们度过住院时光。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孩子们本身拥有的那份纯真和自信,以及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他们逐渐适应了病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