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血小板王子”献血274次

颁发荣誉证书

□本报记者 林颖 摄影 章立强 通讯员 林聪

12月13日上午,唐小平在协和医院签下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成为了福建省第325例、福州市第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17日上午,唐小平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他说:“当初我幸运地从意外中活了下来,这次能够给病人带去幸运,我很荣幸也很开心。”

截至目前,他累计献血274次,其中全血4600毫升、单采血小板433.2治疗量。

十年等待,今朝圆梦

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心愿在唐小平的心中已经埋藏十年了。从2011年提交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申请起,唐小平就一直在等待和自己配型成功的患者,可就像石沉大海一样,这事之后就杳无音信了。

在这期间,唐小平查阅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也关注捐献技术的进展。虽然周围人不理解、不认同唐小平的做法,但他从未因此动摇。

今年6月,唐小平终于收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当时真的很高兴,感觉终于有机会回报社会了。”

接下来的各项准备和体检都很顺利,一直到这些天打“动员剂”,唐小平的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异样。“听说有些捐献者打完‘动员剂’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腰痛,但我和平时一样,可能是一直以来坚持献血,身体适应的缘故吧!”

这一句话,揭开了唐小平的另一个身份——“血小板王子”。

儿时的遭遇

唐小平多年来执著于献血的原因,是源于幼时的经历。

1996年夏天,唐小平和弟弟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爬树玩,没想到这次意外却发生了。兄弟俩不慎双双从树上摔下,唐小平的后脑勺摔在石板上,顿时血流不止,昏迷了过去。

医院发出病危通知,可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当时家境贫寒的父母一时束手无策。此时,唐小平就读的垚沙职业中学的师生们得知情况后,纷纷捐款献爱心,为唐小平凑齐了医疗费,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唐小平被大家的暖心帮助所感动,也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

20年来他选择用爱回报

2001年9月12日,唐小平参加工作不久,在福州街头,偶然看到流动献血车,热烈的场面让他热血沸腾,“献血对身体无害,又能帮助别人,这不正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吗?”他急忙挤进人群,献出200毫升热血,就这样,无偿献血成了他感恩社会的方式,一直走到了今天。

从2001年开始,唐小平就成为了福建省血液中心的常客,因为常来捐献血小板,工作人员都叫他“血小板王子”。他掐着时间定期献血,不论在家乡福州,还是在曾经的工作地上海,甚至出差去北京、深圳,都留下了他的热血浓情。

他曾荣获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与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1年来,唐小平捐献全血从200毫升变为400毫升,后来还选择了捐献血小板。

唐小平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刻为止。”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