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孩子牙齿“地包天” 别耽搁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郑晖

儿童的早期牙齿矫正,一直受到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关注。

部分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咬合时下巴向前突出、下牙在上牙前方的情况,即俗称的“地包天”,“地包天”也称为错合畸形严重影响儿童牙颌面功能、颜面美观,甚至影响儿童全身及心理健康。

然而,有家长抱着“等孩子长大点再说、长大后就自然长好了”的心态,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许潾于主任医师为大家解答:

形成“地包天”的原因

儿童“地包天”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先天因素和异常口腔习惯。先天因素例如遗传可以导致“地包天”的发生,还有一些先天性疾病会导致“地包天”的发生,如唇腭裂、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除了先天因素,异常口腔习惯是儿童形成“地包天”的重要因素。

许潾于主任介绍,常见的可形成“地包天”的异常口腔习惯有:

(1)口呼吸。当儿童出现气道问题,被迫张口呼吸,下颌前伸便于呼吸,长期口呼吸可能导致“地包天”的发生。

(2)异常吞咽,又称“婴儿式吞咽”。绝大多数“地包天”的儿童伴随舌功能异常,表现为说话时舌体处于较低的位置(舌低位),舌背无明显上抬,舌背不与硬腭相接触,翘舌音无法发出,同时伴随吞咽(吞口水、喝水、吃饭)时舌尖向前拱出,导致上腭受到舌的刺激不足、下颌受到舌的刺激过度,口腔内外肌肉平衡失调,出现“地包天”。

有什么危害?

“地包天”对儿童的正常发育危害较大,最严重的危害是可能引起面部畸形。严重的“地包天”还常常伴随颌骨和咬合偏斜的发生,表现为下巴歪、后牙反合、中性偏斜等。

“地包天”儿童伴有舌的位置异常和异常吞咽,影响发音,也会加重“地包天”的严重程度。若不及时矫治,成人后则难以矫治。此外,“地包天”儿童不良的颜面形象常影响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可能引起儿童自卑、孤僻内向,故应引起家长重视。

“地包天”如何防治?

许潾于主任指出,儿童错合畸形的预防要点:

1.儿童早期矫治始于优生优育:广义的儿童早期矫治应该始于优生优育,胎儿期是牙颌面重要的发育阶段。此阶段的重视可以避免很多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发生。

2.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健康也是儿童面型发育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4.良好口腔功能习惯的建立:呼吸、吞咽、语言以及其他肌肉神经习惯。

5.异常功能习惯的早发现早纠正:包括异常呼吸习惯,异常吞咽习惯,异常咀嚼习惯,异常舌习惯,异常唇习惯,异常吮指习惯,异常吮颊习惯,异常头颈及全身身姿习惯等。

链接

牙齿错位

某些种类的下颌发育不足,某些不对称畸形(面部偏斜、偏侧咀嚼等),都建议进行早期矫治。

牙齿的轻度不齐、咬合深、轻度的“龅牙”、露龈笑等,一般认为不会影响颌骨发育,属于暂时性畸形,常常不需要早期治疗,家长不必过度焦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