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超重”癌患开刀 挑战一个接一个

□本报记者 林颖

69岁的陈阿姨因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慕名求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精准医学妇三科。

看到陈阿姨时,大家不免倒吸一口气,因为她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竟高达48.8kg/㎡(正常人范围为18.5-23.9),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身高150cm的她,体重达109.8kg,属于“超重量级患者”。

检查后,陈阿姨被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G2级)合并子宫颈肌瘤、子宫阔韧带肿物。

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10余年,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前检查更是发现了频发性室性早搏、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颈动脉斑块等手术拦路虎。

医院之前没接诊过此类患者,能否手术?

为此,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副院长组织多学科会诊,做足了预案。

对一位如此肥胖的高龄患者,如果用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甚至有二次手术的可能。如果采用腔镜手术,能大大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挑战也极大。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愈后,孙蓬明决定还是采取腹腔镜手术。

考虑到常规穿刺器有限的长度恐难以进入腹腔,团队在术前为她备好了加长型“武器”。

手术当天,新问题接二连三出现了。

其中,手术进入腹腔后,大家发现脐孔腹壁下部分小肠及网膜片状粘连,形同一个“盘丝洞”;增大的子宫犹如有孕3个月大,还合并宫颈肌瘤及直径约7cm的阔韧带肌瘤,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尽管困难重重,操作空间极其有限,但孙蓬明教授和吴齐斌副主任医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的默契助力下,顺利完成微创手术。

相关阅读

近年来,肥胖人群不断增加,肥胖不仅引起多种代谢相关疾病,且与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而肥胖患者围手术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这也给广大的妇科肿瘤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