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虫咬皮炎 瘙痒不堪

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张舒姗

夏季到来,酷热当头,各类昆虫也相继登场,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被虫子叮咬。

近日,从东北到厦门旅游的张女士(化名)和她的小伙伴就比较糟心。她们5人组团逛完厦门绿化生长繁茂的几个景点后,暴露部位被昆虫咬伤,引发瘙痒性丘疹,全身出现几十处红斑和丘疹。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陈美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近期的皮肤科门诊,每天都有许多因瘙痒不堪前来就诊的虫咬皮炎患者,占到门诊病人的五分之一。可别轻视了这小小的爬虫,轻则瘙痒或疼痛难耐,重则红肿感染昏迷。

什么是虫咬皮炎呢?

“虫咬皮炎”是各类蚊虫(蚊子、螨虫、跳蚤、臭虫等)叮咬或触碰后产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

临床上,虫咬皮炎常表现为质地较硬的红色水肿性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瘙痒难耐,有的仔细一看还能在皮损上看到针尖大小的咬痕。儿童发病率较高。因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对于虫咬释放的毒素缺乏自然免疫力,因此反应更加敏感、明显。

居家“虫咬皮炎”是怎么来的?

昆虫多在夜间活动。蚊子、臭虫等白天躲藏在床缝、枕头、床褥、地板缝等孔隙中,夜晚,趁着人类熟睡之际,爬到人的皮肤上兴风作浪,被叮咬也无痛感,所以难以察觉。

一些我们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虫类,比如螨虫,多在和人体接触较多的床被、衣物等地方滋生,日常换洗晾晒不及时,就容易中招,这类皮疹一般在腰背部多见。

除了床被衣物外,沙发、地毯、凉席等也是发生虫咬皮炎的“重灾区”。

特别是夏天降温祛暑的凉席,若长久未清洗或者清洗不干净,其中的细菌、螨虫、灰尘等“脏东西”,就会引起皮肤过敏,起红疹子、疙瘩。

还有一类“偶然因素”,就是各类野生动物——忍不住撸了撸路过的野猫,它身上寄生的跳蚤、蜱虫等就会一跃而上,给你点苦头尝尝。

■提醒

通常被蚊虫叮咬后,一定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损破溃导致感染。可以在冰箱冻一些小冰块和凉毛巾敷在叮咬处,瘙痒皮肤会得到缓解。

不幸中招的朋友,症状不严重一般可以自愈,症状严重的话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瘙痒难耐可以口服抗组胺药。

丘疹性荨麻疹易反复发作,甚至迁延形成慢性病,患者需树立良好信心及信任,经皮肤科医生面诊确诊后积极配合个体化治疗。

外出游玩 预防蚊虫的侵扰

尽量长衣长裤,少露皮肤,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不给蚊虫接触到孩子皮肤的机会。

尽量穿浅色的衣服,万一有蚊虫,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使用的沐浴露、洗发水等不要香味过重,以免被蚊虫“惦记”。

户外出游去草木繁盛处时,帮助孩子在皮肤暴露部位喷涂驱虫产品。

草地、草丛等不要直接坐在上面,可以铺上野餐垫。控制游玩时间,不要在草丛、树底下长时间逗留。尽量不要去很潮湿的地方。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最好洗个澡换身衣服,大人也是一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