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大医精传 做青年医师领路人

每当旭日临窗,中医科的晨会上,“中医学集体备课”——老中青三代的教学讨论就开始了。

熟悉吕绍光的学生都知道,老师不会操作电脑,他习惯在口袋中揣一张A4纸和一支钢笔,遇到好的病案或脑海闪现的点滴诊疗思路,就随手写在纸上,在晨会上与大家分享。

吕绍光还在年轻同事的指导下,掌握了手机拍照功能,以便拍下门诊中典型的病例和处方,通过微信分享给学生。

在吕绍光的心里,中医传承现在虽以院校教育为主,但中医师承的环节仍不可或缺。中医的传承需要长期的临床跟诊和积累,才能对老师的临床治疗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最爱用的参苓白术散,是老师俞长荣教授临床常用的一个方,相比于功效相似的四君子汤,它性质更为平和。还有羊肚枣治疗胃部不适,也是恩师林朗晖主任常用的药。这些经验可能自己摸索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可有了名师的指导,就能省去很多走弯路的时间,这就是中医师带徒的意义所在。

吕绍光说:“作为受益者,我也愈发感受到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中医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更多年轻医生受用。”

2004年,吕绍光被评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始师带徒的传承工作。2011年,他组建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并资助的“全国名老中医吕绍光主任工作室”,培养学科团队,并悉心指导培养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吕绍光把老师们传授给他的那套经验毫无保留地“复刻”给了学生。李红主任医师还系统总结了吕绍光从医数十年来的诊疗经验,编撰成《吕绍光临证经验撷萃》一书。

如今虽已近古稀之年,吕绍光依然保持着一周五天的出诊量。坐在案前看诊,身旁几个抄方的年轻医生,就如同当年的他。听着吕绍光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学生们频频颔首,若有所思。很多人问吕绍光,这么大年纪怎么不歇一歇,吕绍光听后不禁一笑:“为病人解除病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是责任,也是快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