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队援助的是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
2022年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冰冷的手术台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个出生仅22天的新生儿,因食管闭锁,生命垂危。中共党员、宁德市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勇主动提出参与救治。接诊后,他首次亮相非洲医院手术台,与塞方医生联手开展手术。
张勇回忆,当时两位医生的语言交流尚不顺畅,但是医学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意图,术中配合默契且缜密。术后,家属非常感激,主动要求和中国医生合影留念。
援外医疗,语言障碍常常成为交流的一道难题,而队员们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刚到塞内加尔时,宁德市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汤荣宁与对接工作的塞方医生阿里仅用简单的法语和翻译软件进行沟通。“每天几个病房部门的医生都会集中急诊科走廊进行病例讨论,刚开始我的法语水平无法理解这样高密度的语言交流,好在会后阿里医生会将主要内容整理好,与我私下探讨诊疗方案。”
今年4月,儿科收治了一名出生仅7天、患有重症肺炎和脓毒血症的早产儿,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没有及时救治,入院时,患儿已经出现缺氧休克以及双下肢末梢血栓坏死,这让阿里犯难,随即寻求汤荣宁的帮助。
“幸好在赴非前,我就在省级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当即联系新生儿科专家进行远程指导,积极控制原发病并改善局部血运。后来,患儿恢复情况良好。”汤荣宁说,作为医生,不远万里来到非洲,不仅亲授医技,更要为两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