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颖
58岁的陈先生(化名)是福州一所大学的教授,平日里,性格豪爽的他应酬多,烟酒不离手,饮食口味也比较重。
一月前,陈先生早餐后忽然感觉左肩背部疼痛,因为最近自己常在电脑前写文章,他认为是“颈椎病”又犯了,便吃了一片“芬必得”止痛,还下楼“散步活动筋骨”。
一小时过去,肩痛不仅没缓解,还感觉行走无力,出了一身的汗,连吞咽都有些困难。见此情形,家人忙带他到附近的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就诊。
骨科医生怀疑他有心脏病。随后,陈先生被转到心内科。
林建珍马上安排他查了心电图,以及快速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提示,陈先生有急性心肌梗死。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救治,安装心脏支架,这才打通了堵死的生命通道。
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患者发病,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猝死发生率高达50%,俨然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在陈先生的救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介入科医生告知需要放置支架时,陈先生和家人出于不理解和不信任,顾虑重重,患得患失,不停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又延误了1个多小时,才同意植入1枚支架。
“要知道心血管闭塞40分钟后,缺血的心肌就有30%坏死了,闭塞3小时坏死率约为50%,若闭塞24小时,则约80%坏死,愈后效果很差。因此,治疗心梗就是和时间抢生命,如果3小时内能开通堵塞的血管,可挽救一半的缺血心肌免于坏死。”
建议
若判断自己可能是心梗,应做几点:立即就地休息,不乱活动,立即拨打120,就近救治,相信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