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B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五年存活率约50%

心衰危害 我们重视不够

本报综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健康中国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技术进步,人均寿命延长,心衰人群越来越庞大。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内五科主任戴翠莲教授介绍,过去10年,成人心衰发病率由0.9%增至1.3%。有研究表明,心衰患者5年存活率约50%,和一些恶性肿瘤相当,但其危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

心脏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射血功能下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身体其他组织淤血肿胀,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表现。

哪些症状是心衰预警信号

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乏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衰患者经常并且早期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水肿:与肾脏引起的浮肿不同,心衰引起的水肿多先见于身体低垂的部位,比如下肢。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腹腔积液。

咳嗽和咳痰: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或泡沫痰,严重者可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痰,多与呼吸困难并存。

其他:心衰患者还可有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

心衰患者要注意什么

患者要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要尽快就诊于心衰专科,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症状及改善预后的药物。

需要定期回到门诊随访,向医生陈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严重心衰患者摄入液体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

心衰加重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临床情况改善后,在不引起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心衰患者还要避免以下情况: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饮食不当,未控制水量,食物偏咸;不遵从医嘱,擅自停药、减量;未经专科医生同意擅自加用其他药物。

戴翠莲教授表示,近年来心衰治疗取得长足进步,药物规范治疗能让患者极大获益。

心衰护理门诊

近日,厦心在全省率先推出心衰护理门诊。

作为首批中国心衰中心之一,厦心2018年就开设了心衰专病门诊。继在本地区率先开设心衰门诊之后,今年9月,厦心又在全省率先推出心衰护理门诊,对出院的心衰病人或门诊病人进行随访、宣教、评估,开展呼吸功能康复,并联合康复门诊开展肢体功能康复。

厦心作为首批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对门诊及住院心衰患者积极开展心脏康复训练,显著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此外,厦心通过科普宣教、生活方式指导、早期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避免发展成心衰或延缓心衰进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