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小勇
通讯员 江昌铭
中医药在防疫抗疫、瘥后防变、病后防复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及优势,厦门市中医院专家组根据区域特点及时令变化,针对不同症状制定了四种中药康复方,以缓解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同时,该院发挥“互联网+”优势,让中药购药更便捷。
一、化湿止咳方
处方:蜜麻黄、杏仁、薏苡仁、陈皮、柴胡、黄芩等。
功效:透邪肃肺,理气化湿。
适应症:发热退后咳嗽和或气短为主要症状,可以伴有咽痛、咳痰。
用法:轻者每次一包一天两次,重症每次两包一天两次,加水200ml煮沸5分钟即可。
二、宣痹利咽方
处方:紫苏叶、广藿香、射干、枇杷叶、淡豆豉、芦根等。
功效:疏散上焦余邪。
适应症:发热后,以咽痛为突出表现,可以伴有低热、咳嗽。
用法:轻者每次一包一天两次,重症每次两包一天两次,加生姜6片,加水200ml煮沸5分钟即可。
三、达原止痛方
处方:苍术、姜厚朴、茯苓、陈皮、藿香、槟榔等。
功效:畅达膜原,理气化湿。
适应症:发热后仍有身体酸痛,或者单纯身体酸痛无发热者,可以伴有纳差、便溏。
用法:轻者每次一包一天两次,重症每次两包一天两次,加生姜6片,加水200ml煮沸5分钟即可。
四、补心安神饮
处方: 西洋参、麦冬、陈皮、 红枣、百合、炙甘草等。
功效:养阴生津,安神定志。
适应症: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头晕目眩,少寐多梦等。
用法:每天两次,每次一包,可加橄榄1枚,冰糖1粒,加水200ml煮沸5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中药和西药最好间隔一个小时以上服用,不宜与其他中成药联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