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跑不快、走不远、跳不高,走路久了总喊累,在校体育成绩差,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娇贵”,实际上很可能因为孩子是真的痛——由平足引发的疼痛。
在家长眼里,也许这个问题不如孩子长高高、吃饱饱等重要,学校甚至非专科医生对此认知也严重不足。然而,不及时筛查和干预治疗,平足症可能造成关节损伤,引起足底疼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能影响脊柱发育,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14年筛查万余人
平足症发病率约31%
每周三下午,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的儿童足踝专病门诊时间,小儿骨科团队专门开展平足等常见足踝疾病的评估与治疗。
在一间步态分析室,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主任陈顺有先让孩子来回走路,利用步态采集系统分析步态,然后检测足底压力,接着是体格检查——十余分钟内,就能初步评估孩子是否为扁平足等足部疾患。
平足症患儿的特征是足弓降低或完全塌陷,这一缺陷也反映在日常活动中。陈顺有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那些跑不快、走不远、跳不高的孩子多半有平足。
在儿童足踝专病门诊中,平足的发现率排第一。很多孩子疼得走不了路了,父母才带来看。检查出平足后,父母的反应也大多不可思议,要么以为孩子跑跑跳跳,是运动多了才喊疼,要么以为是扭伤,很少父母能把足部疼痛和平足挂钩。
“这提示我们要更加重视平足筛查和科普工作!”陈顺有说。
2009年开科起,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就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儿童足脊筛查活动。截至目前,团队的足迹抵达福州、南平、宁德等地,筛查上万人次。筛查发现,在福建省中小学中,平足症发病率约31%。有的患儿已伴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实际上,大部分孩子并不需要等到手术那一步。初期,平足症可能导致足部疼痛、肌肉疲劳和不适感;进而,足部结构出现异常,可能对步态和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整个身体的姿势和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可能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是,要在孩子经常喊脚酸、走不动时就引起重视。”陈顺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