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公开审批件可以发现,生态新城院区建设项目于2019年9月9日经沙县发改局审批通过。在项目分类中,该项目属于“资源短缺类”。
生态新城院区的启用,可以打破现有医疗用房无法满足专科建设拓展需求的瓶颈,助力持续深化同中山一院的合作共建,全力推进沪明对口合作。同时,有利于重构三明市第一医院院区及学科布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巩固提升医改成果,充分发挥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
“在生态新城院区,我们更加强调多学科协同诊疗,在布局上,把同一类疾病群的专科设在同一个区域。比如,把康复科与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设在同一个门诊区,希望这些交叉学科能够协同发挥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尽早康复,同时预后更好;肿瘤患者不仅需要放化疗,还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及疼痛科的辅助治疗,把肿瘤科与营养科、疼痛科放在同一个诊疗区域,可以让病人不出一个诊疗区,不用多跑腿就能得到系统的治疗,这不仅能延缓疾病的发展,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这种布局有利于交叉学科开展MDT(多学科会诊),有助于亚专科建设,最终也是解决老百姓‘看好病’的问题。”吴用样具体说道。
对于市民担心的“院区是否全部搬迁到生态新城”的问题,吴用样院长解释说,生态新城院区启用,必然需要对优质资源进行扩容和均衡布局。在生态新城院区建设过程中,医院已根据三明当地就诊人群的特点、疾病谱等现状对医疗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
他介绍,三明市第一医院现有院区(列东院区)将保留老年、妇产、儿童、急诊救治、血透及相关支撑学科等,同时,两个院区之间保持学科的垂直管理、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检查检验是互通的,方便病人在两个院区之间有序诊疗。
生态新城院区则针对三明市多发、高发疾病谱和高外转率、高死亡率的疾病,重点打造血管介入、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影像等四大平台,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腹部疾病、胸部疾病、肿瘤综合治疗、创伤骨科等五个专科群,努力将生态新城院区建设成为集疑难重症诊治、医学科技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社会辐射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三明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蓝天白云下,红旗飘扬,生态新城院区大门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八个大字,显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