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视后,如何选择近视干预方法?
答:根据近视程度以及个人的眼部条件选择干预方法。
在近视发生后,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常见干预手段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屈光手术(包括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等)。
框架眼镜,按功能分有单光眼镜、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等。框架眼镜适用范围较广,对于轻中度近视眼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小朋友来说,框架眼镜配戴安全且没有操作难度。但框架眼镜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它的缺点,主要是在脸上是个累赘,而且变形率和像差也都较大,且如果是度数高、散光大、屈光参差的情况,戴框架眼镜的矫正效果并不理想,更无法控制度数增长,需要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来加以干预。
角膜接触镜,按镜片材质分硬性隐形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解决了框架眼镜的累赘、变形率和像差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接触镜与眼表面直接接触,需特别关注安全监控,比如配戴时容易划伤感染角膜,配戴时间长易引生干眼症、角膜炎或角膜新生血管等。另外,隐形眼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且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验配。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到目前为止,仍是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阿托品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监测下使用。使用时会出现瞳孔扩大、面部潮红、口干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视力模糊,停药后可能会出现屈光度或眼轴长度的增长速度加快的反弹效应。
屈光手术,按手术部位分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的手术部位在角膜,眼内屈光手术的手术部位在眼内,它们都是通过改变眼组织结构,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屈光手术无法改变近视导致的眼底变化,并不能治疗近视,且属于创伤手术,因此有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并且术后仍然要注意用眼,减少近距离用眼、避免视疲劳,关注视力情况,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