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毒蕈碱受体激动剂药物KarXT可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精神病性症状。
它是否预示着精神分裂症治疗新时代的到来呢?
同期刊发的社论指出,仅仅振兴药物研发还不足以推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要想切实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乃至所有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采用生命周期疗法,并认识到贫困、不平等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是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但自从氯丙嗪(chlorpromazine)以及后来的氯氮平(clozapine)等开创性药物应用以来,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领域一直令人失望地处于停滞状态。
精神分裂症需要新药治疗,但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却十分有限。
如果药物KarXT能获得美国FDA批准,它将成为第一种不直接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毒蕈碱激动剂药物emraclidine已显示出潜力,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得出Ⅱ期试验的结果。
但是,仅仅振兴药物研发还不足以推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正如“《柳叶刀》全球精神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重大报告”中所强调的,要想切实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乃至所有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采用生命周期疗法,并认识到贫困、不平等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污名化是一项特殊的挑战,且常被报告为阻碍患者寻求帮助的原因之一。虽然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但只有当人们有机会获得药物治疗时,药物治疗才会有效,而患者照护方面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其中边缘化人群和中低收入国家的患者承受的负担最重。(柳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