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又被称为“抗坏血酸”,从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摸索出人类战胜坏血病的曙光,到1933年首次人工合成维生素C并成为第一种进入市场的维生素补充剂,人类对维生素C的探索从未止步。
近日,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再次揭示了维生素C的一大重要作用——给药维生素C,能够激活抑癌基因TET2,诱导肿瘤血管的正常化,从而提高抗PD-L1单独治疗或与IL-2联合治疗的免疫疗法疗效。该研究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者找到了抗肿瘤作用中的关键一环——肿瘤抑制剂TET2。
在肝癌细胞中过度表达了抑癌基因TET1、TET2和TET3后发现,与TET1和TET3相比,TET2的过度表达在转录物和蛋白质水平上都显著增加了Cgas表达,甚至增强了Cgas酶活性。因此可以确定的是,TET2是肝癌中Cgas表达的主要媒介。
在肝细胞癌中,抑癌基因TET2的表达显著减少。如果有办法增强TETs活性,或许能够恢复抗肿瘤作用呢?!说干就干,研究者想到了“红极一时”的维生素C。
体外实验显示,VC治疗极大地诱导了肝癌细胞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Cgas表达。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小鼠实验中,VC处理后小鼠肿瘤中Cgas表达明显上调,与体外结果一致。
维生素C治疗能够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肝癌的免疫浸润。不止如此,研究者还进一步在接受抗PD-1/PD-L1治疗的癌症小鼠中评估了VC联合治疗的效果,发现当开展VC和抗PD-L1联合治疗时,能有效增强本身的抗肿瘤疗效。
当然,补充维生素C也不是多多益善!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大多数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量为100mg,上限为2000mg,注意不要过度补充。(梅斯医学)